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解读:海淡行业的新年强心剂 效力能几何?

2017-01-18 09:12来源:宇墨智库作者:王思齐关键词:海水淡化海水利用海水淡化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6年底格外热闹,相关部委不约而同地颁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对过去一个周期历经喜悲的海水淡化行业,《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无疑是一针及时的强心剂。这一针的效力究竟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消化作用,但看看“配方”还是可以提供很多预期未来的线索,所以,“配方”里到底有什么?

海淡行业十年喜与悲

在看配方之前,先得讲点古,以防一看到礼物就头脑发胀的冲动,毕竟冲动这魔鬼海淡行业几年前就见过。

我国海淡产业历史并不短,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在此后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发展都非常缓慢,规模也很小。

“十一五”忽如一夜春风来

第一份正式发布以指导海淡行业发展的是2005年的“十一五”《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海水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提出了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总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国内海淡规模也确实呈倍数增长,在短短几年间,全国海淡规模从2003年的3.1万吨/日增长了近19倍至2005年末的58.5万吨/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0年的海淡规模仍然远低于“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但由于增长势头迅猛,当时业内对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2012年2月,《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再次给这种预期加码。《意见》直接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提高至220~260万吨/日,这个数字是2012海淡规模的3倍多(2012年的规模为78万吨/日)。这样一个高到天际的目标在当年的乐观预期中仿佛已经给“十二五”末的海淡市场提前上了保险。

 突如其来的断崖式跌落

仅仅十个月后的2012年末,《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发布,将发展目标下调修正至220万吨/日。这点不起眼的轻微下调就像一个预兆,预示了海淡市场“十二五”后半阶段的迅速冷却,最终,这个略微“保守”的目标确实也并没有挽救“十二五”末海淡实际规模不足目标预期一半的尴尬。

举例来说,在此期间,原计划14年底开工建设、19年投产,设计总规模300万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也频频陷于企业撤资、项目停摆的传言之中,同时该公司此前设计规模5万吨/日的海淡国家示范项目在投产之后也因为缺乏足够的政策执行,生产的淡水销售远不如预期(甚至有传言称其运行设备不足设计规模的20%)。至2015年底,全国海淡规模虽然首次超越百万,却掩饰不了发展中的惨淡。

延伸阅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原标题: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解读:海淡行业的新年强心剂,效力能几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水淡化查看更多>海水利用查看更多>海水淡化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