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会展正文

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 赵笠钧会长做《环保企业: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主题发言

2017-03-02 08:25来源:全联环境商会关键词:环境治理环保企业全联环境商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 读】3月1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见面会邀请环保企业家与业内专家共议“环保企业: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参与的主流媒体超过50家。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会长做《环保企业: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主题发言。

十年环保产业回望

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从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从792座快速增长到3900座左右。其中,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座数由792座增加到1944座,年均复合增速达9.4%,城市污水处理率从51.95%提高到91.9%。过去污水处理厂只是大型城市的点缀,现在已经遍及城市和乡村。2005年至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座数由471座增加到890座,其中,填埋厂由356座增长到640座,焚烧厂由67座增长到220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51.7%提高到97.9%,垃圾围城现象正在逐步改观。电力行业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从2005年5300万千瓦上升到2015年8.2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比例由14.3%提高92.8%;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从2011年0.97亿千瓦增长至2015年约8.5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由0.9%提高至85.9%。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取得显著成效,煤电大气污染控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2、环境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

近十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下,我国环境质量没有进一步恶化,而且局部地区还有所好转。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逐渐改善,从2005年至2015年间,全国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水质Ⅰ~Ⅲ类占比由41.0%上升至72.1%,劣Ⅴ类占比从27%下降到8.9%。全国空气污染防控方面,虽然雾霾天气污染还未得到控制,但PM10和PM2.5年均浓度已呈下降趋势。按照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PM10年均浓度从2005年的11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5年的87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由2014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5年的50微克/立方米。在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21.6%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珠三角地区城市年度达标天数平均为89.2%,达到了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3、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在2005年约为2000亿元,2011年约为2.3万亿元。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5万亿,全国环保产业的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80万人。按照相关部门规划,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年均增速在15%以上。环保产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涌现了一大批技术领先、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公司,建成了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环保产业基地。环保行业已有上市公司近百家,其中十余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环保板块市值近万亿,这些企业成长为中国环境治理的骨干力量。

4、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持续创新。

自2002年以来,住建部在市政公共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对特许经营进行了顶层制度化设计。财政部从2013年深入推进公共服务PPP模式,并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广泛应用。发改委也在2014年推行第三方环境治理模式,改进了我国环境管理方式,确立了市场化治污新机制。当前,环保产业呈现多样化的治理结构和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围绕环境治理的需求侧升级,环境服务从最初提供工程设计、施工、环保设施运营或设备集成的单一业务模式,逐步向全生命周期、区域性、综合性的环境服务演变,在投融资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转变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环保项目交易结构和边界条件日益复杂,推动了项目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

原标题:环保企业: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治理查看更多>环保企业查看更多>全联环境商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