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危险废物市场正文

深度:危废2.0时代将至 水泥窑协同处置化解行业核心痛点

2018-05-28 09:28来源:强推环保作者:徐强鲍等关键词:危废处置危险废弃物危废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区域分布与危废产区高度匹配:水泥在是传统意义上的“短腿”产品,业内普遍认为其经济销售半径为公路<300公里、铁路<500公里。因此水泥产能的密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建需求直接相关。同时,危废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同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如下图所示,水泥产能分布与危废产量分布情况区域匹配度整体较高。因此,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的区域适用性较强,适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为普适的协同处置技术,填补全国各地传统危废产能供需缺口。


2.1.4 改造+爬坡周期短、产能释放快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改造,主要包括工程改造和运行爬坡两方面,整体改造周期约为8-9个月,建成之后项目爬坡周期较短,产能释放速度快。而传统危废无害化处置项目一般需要2-3年建设期和1-2年的产能爬坡期。例如,金隅红树林的广灵金隅项目自6月12日项目组进厂服务,同年11月7日即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原计划8个月的施工建设+取证周期被缩短至5个月完成,创造了业界最快的施工和取证速度记录。

配套传送、仓储与分析检测设施:该部分改造可以在不影响水泥窑生产的情况下施工,施工周期约7-8个月左右。主要包括分析检测实验室搭建、危废运输车辆配置、危废分类仓储构筑物建设、预处理设施、污染控制系统与传送装置安装。

窑体改造:对于水泥窑的改造,一般只需对投料口进行部分改造,无需进行大规模技改,只需几天时间即可完成。


2.2

强协同处置危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水泥企业改造意愿强

近几年水泥熟料产能过剩严重,水泥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企业积极寻找开源节流的手段。由于协同处置危废①增厚企业利润,提升熟料生产线盈利能力;②可一定程度上规避错峰生产,增加熟料产能利用率。③引领企业开启协同处置固废新思路。目前水泥企业改造意愿较为积极。

2.2.1 水泥行业16-17年虽呈弱复苏、但去产能压力依然大。

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出现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局面,量价齐跌。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48亿吨,水泥产量增速同比下降4.95%,其中华北区域市场下降14.60%。企业盈利水平严重下滑,全国六大区域利润同比均呈现无差别化的全面大幅下滑走势。

2016-17年水泥市场复苏。2016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基建项目加快启动,带动全国水泥市场需求呈现弱复苏态势;同时在积极开展行业自律措施及大面积错峰生产的影响下,水泥市场走势经历了前低后高的反转,一改2015年的低迷态势。但水泥窑盈利能力,已不能与前期高景气时期同日而语。


2.2.2 协同处置可规避错峰生产,去产能大潮的金钟罩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4号),明确要求将“推进错峰生产”作为压减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加以实施。

错峰生产承担去产能和环保双重职责:《指导意见》旨在化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有效压减过剩熟料产能,同时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锅炉排放叠加,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

实施范围涉及北方15省:2016年10月25日,工信部、环保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规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水泥生产线进行错峰生产。

错峰生产166天:《通知》规定,减产量冬季错峰生产活动为期166天,共有475家水泥企业,合计701条熟料生产线参与错峰生产,约总数的92.5%。北方15省共减少熟料产量2.38亿吨。参照水泥行业年生产运营天数310天的水平,产能利用率降至46%。

协同处置产能不参与错峰生产:《通知》规定,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原则上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但要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因此,由于协同处置本身承担了供暖、消减废弃物等社会职责,可较大程度上避开错峰生产。

2.2.水泥下行周期中的曙光,生产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锐减: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连年增长,但国内基建增速却有所回落,水泥熟料开工率由巅峰时期的近150%锐降至75%,且吨水泥盈利能力从峰值阶段的200元回落至目前的30-50元。


协同处置危废项目盈利性强:以5000吨/日的水泥窑生产线为例,通过适当避开错峰生产和协同处置危废,可使产能净利润提升283%。

基准情景:以一条产能为5000吨/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窑为例,按照每年错峰生产166天,每吨水泥净利润40元,每年净利润规模约为2880亿元。

适当避开错峰生产可增厚利润33%:由于协同处置危废,可适当减少错峰生产时间,假设停产时间由166天减少至66天,则产能利用率提升可带来2000万元的额外收益。

协同处置危废可增厚净利润154%:协同处置危废产能10万吨/年,假设产能利用率75%,处置价格2500元/吨,每吨危废处置净利润1000元,扣除财务费用与折旧,则每年可新增危废处置净利润约6150万。参照2015年,金隅股份旗下金隅红树林,拥有危废处理资质10万吨/年、污泥处置能力17万吨/年,全年净利润8833万元。估算数据保守且合理。

2.3

产能缺口行业格局:已有产能200万吨,可释放至1200-1600万吨

2.3.1 现有协同处置危废产能200万吨/年,正在进入爆发期

14年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快速增长,截至17年5月,核准产能超30条生产线、约200万吨,约占无害化总产能的16%,占全国危废核准总产能的3%。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自2014年起快速增长:①截至14年底,我国共有16家水泥企业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年核准处置量103.4万吨,实际处置量52.6万吨,利用率50.9%。②截止17年5月,全国核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超过30个、总产能约200万吨。截至17年5月,按照无害化占总产能20%估算,全国无害化产能达到1239万吨,其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能约占无害化总产能的16%。

产能分布已涵盖14省:我们统计,截至2017年5月,陕西、浙江、河南、北京、青海、山西、内蒙、云南、福建、广西、河北、重庆、江苏、吉林等14省市已有核准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共31个,对应总产能197万吨,其中陕西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核准产能最多(79万吨),项目个数最多(8个),占陕西总危废处置产能比例接近30%。

金隅、尧柏、南方、海螺、红狮等为目前主要参与的水泥公司:已有核准协同处置产能的水泥公司主要有:金隅水泥(6个、20万吨)、尧柏水泥(5个、45万吨)、南方水泥(3个、30万吨)、海螺水泥(3个、34万吨)、红狮集团(2个、16万吨)等。此外我们统计,大部分水泥产能前十强的集团都开始布局协同处置项目。

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即将进入爆发期: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处于环评公示阶段的协同处置危废项目超过40个;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环保部原污防司巡视员李新民2017年5月在长兴危废论坛上的发言,获得批文尚未投产的水泥窑危废协同处置项目超过60个,由于建设周期短,在建产能将于一年内投运,我们判断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将在2019年进入爆发期。



原标题:深度:危废2.0时代将至,水泥窑协同处置化解行业核心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危废处置查看更多>危险废弃物查看更多>危废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