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利用生物质炭治理农田镉污染是农业和环境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对作物镉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质炭钝化土壤中镉的多作用机制,分析探讨了影响镉钝化效应的生物质炭性质、土壤和管理因素,提出了提升钝化材料性能并改善管理以提高生物质炭钝化的高效性和持效性机制,建议未来该领域应加强生物质炭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以进一步为生物质炭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前 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采矿、冶炼以及农业生产中磷肥、污泥的施用等活动均加剧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镉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蓄积性、迁移能力和生物可积累性,是最有毒性的无机污染物之一。镉主要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进入人体,在人体中的半衰期长达20~40 年,对骨骼及肾脏造成严重危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镉列在优先污染物名单中的首位。据2014 年原环保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镉污染的点位超标率达7%,远高于汞(1.6%)、砷(2.7%)、铅(1.5%)等其他重金属元素。近年来,由于土壤镉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的镉超标现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Liu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稻田的镉污染浓度范围为0.01~5.5 mg˙kg-1。其中,南方重金属污染稻田镉污染相对严重,70%的稻米存在镉污染,对我国部分市售大米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镉超标率达10%。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镉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生物质炭是限氧条件下热裂解生物质获得的一种固体材料,含有稳定态有机碳以及可溶性有机及矿质灰分等多组分混合物,生物质炭可明显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研究显示,施用生物质炭可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持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并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生物质炭由于具有高pH、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及表面官能团等特性,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材料受到环境修复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总结近十多年来生物质炭对土壤镉钝化并抑制植物吸收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农业土壤镉污染治理及污染土壤修复和未来研究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1 生物质炭抑制土壤-作物系统镉迁移转化:多作用机制
大量研究证实,生物质炭对镉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运移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据广西、湖南、江西等多点野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40 t˙hm-2 的小麦秸秆炭,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20%~70%,水稻籽粒镉积累量降低20%~60%。Chen等通过整合分析显示,生物质炭处理对土壤有效态镉的平均降幅为52%。Liu等发现施用20 t˙hm-2 的水稻秸秆和豆秸炭,稻田田面水中的可溶性镉含量分别降低56%~80%和61%~83%。另一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在1%、2%以及4%的施用量下,土壤可交换态镉降低了28.5%~59.4%,对水稻镉积累量的降幅为2.7%~23.8%。类似地,在1.5%、3% 以及5% 的施用范围内,生物质炭对小麦籽粒镉的降低幅度可分别达到26%、42% 以及57%。由此可见,生物质炭在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和抑制作物镉积累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根据Ahmad 等的研究发现(图 1),并结合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可能的作用机制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质炭较大的表面积使得镉可以通过与生物质炭中的K+与Na+等有效态阳离子的交换作用而结合于生物质炭的表面;(2)镉与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相互作用产生的表面络合;(3)生物质炭中较高含量的灰分元素可通过增加土壤pH以及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盐含量而与镉产生沉淀或络合作用。
首先,生物质炭由于含有较多的可交换态阳离子以及较大的表面积,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将镉固持于表面。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表面的H+、Ca2+ 以及K+ 等可交换态阳离子对镉生物有效性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Zhang 等研究发现,藻类生物质炭释放出的K+、Ca2+、Na+、Mg2+ 等阳离子的总量几乎与所固持的镉的总当量相等。Harvey 等比较松木和灌木生物质炭发现,具有较高CEC 的木材生物质炭对镉的吸附机制主要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此外,Xu 等发现镉、锌、铅、铜会竞争稻壳炭中质子化的酚羟基官能团结合位点。Mohamed 等研究表明,施用1.5%的竹炭后,土壤中DTPA浸提态镉含量从33.32 mg˙kg-1 降低至12.09 mg˙kg-1,这可能是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与土壤中的镉发生了络合作用从而降低了镉的生物有效性。
其次,生物质炭灰分中可溶性盐、可溶性有机成分的溶解以及炭表面官能团的解离均能够增加土壤pH,这也是生物质炭降低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重要机制之一。Rees 等研究显示,生物质炭能够同时增加酸性和碱性土壤的pH。同时,生物质炭中的矿质组分可通过与镉产生的共沉淀及内部络合作用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Trakal 等通过FTIR 图谱发现葡萄秸秆炭以及稻壳炭对镉的吸附会引起CO32- 峰的改变,这表明镉可能与CO32- 在生物质炭表面形成了共沉淀。Zhang 等利用X射线衍射仪发现,藻类生物质炭对镉的吸附伴随着碳酸镉及磷酸镉矿物的形成。Xu 等的研究表明低温畜禽粪便炭(350 ℃)中磷酸根及碳酸根对镉的吸附贡献分别为<10%及>90%,而通过酚羟基的结合产生的表面吸附所占比例<25%。此外,生物质炭对土壤pH 的增加还可增加土壤胶体表面的负电荷,从而进一步降低重金属的运移风险。多年定位试验发现,生物质炭对土壤pH的增幅会逐年降低,但对镉的钝化效应却具有一定的持效性。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的生物及非生物氧化作用增加了老化生物质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进而促进了生物质炭对镉的吸附作用。Bian 等的田间试验证实,田间老化三年的生物质炭颗粒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有所增加。
生物质炭抑制作物镉吸收的效应与土壤中镉的钝化有直接关系。研究显示,生物质炭处理下水稻籽粒镉的降低量与土壤中CaCl2 浸提态镉的降低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Xu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5%(W/W)的花生壳炭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MgCl2 浸提态镉的含量,对水稻籽粒镉含量的降低幅度达22.9%。此外,生物质炭还可通过元素的相互作用来抑制作物对镉的吸收。整合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炭对镉在土壤-作物体系中运移的抑制效果均高于锌。通常情况下,施用锌肥可抑制作物对镉的吸收。施用含锌量高的生物质炭(如畜禽粪便炭)可提高作物对锌的吸收从而降低镉的积累。此外,水稻秸秆类生物质炭还可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的硅含量,而硅可通过在水稻和小麦的根部内皮层形成沉淀来阻隔镉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移。因此,施用含硅量较高的生物质炭可进一步抑制作物对镉的吸收和积累。
2 生物质炭的土壤镉钝化效应:多因素影响
2.1原料和热裂解温度
生物质炭的性质是由原料和制备工艺共同决定的。不同原料及工艺制备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的钝化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秸秆、木材等原料相比,畜禽粪便类生物质炭对镉的钝化效果相对较好,这是由于畜禽粪便炭的灰分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可与土壤中的镉形成共沉淀或者通过离子交换作用抑制镉的运移。Xu 等研究显示牛粪炭对镉、锌、铅、铜的作用主要以碳酸根以及磷酸根的沉淀作用为主。
热裂解温度也是影响生物质炭对镉钝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生物质炭的灰分含量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pH 也随之增加。Xu 等的研究显示当热裂解温度从200 ℃升高至350 ℃时,生物质炭的pH由7.63上升到9.98,对镉的吸附量从31.9 mg˙g-1 提高到51.4 mg˙g-1,其中可溶性CO32- 组分具有重要贡献。此外,生物质炭的挥发分、含氧组分以及电荷零点等均能影响其表面官能团的形成,较高热裂解温度(>600℃)制备的生物质炭会出现CEC 下降、挥发性组分损失、比表面积增加以及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和电荷密度下降等现象,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数量也随之下降。因此,从生物质炭的结构特性来看,在200~450 ℃的热裂解温度范围内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相对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较高的静电引力以及较高的可溶性无机盐含量,从而对土壤中的镉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
2.2土壤pH 和有机质
土壤的pH 和有机质等性质可通过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吸附性以及氧化还原状态而对生物质炭的钝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实际应用的生物质炭大多呈碱性,这是由于生物质炭对土壤pH 的增加可以抑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运移。当石灰效应较弱时,生物质炭对镉可能无显著的钝化效果。Qi 等的研究发现,酸性刨木炭(pH=3.25)对偏酸性(pH=6.14)及偏中性(pH=7.87)土壤中的镉均无明显钝化作用。另一盆栽试验结果显示,5%(W/W)生物质炭(pH=9.46)的施用增加了碱性土壤(pH=8.0)中超积累作物天蓝遏蓝菜(Noccaea caerulescens)对镉的积累量。在长期定位试验中,碱性生物质炭在酸性土壤中对镉的钝化效果比在碱性土壤明显。Bian 等在太湖地区进行的大田(pH=5.36)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炭(pH=10.4)能够连续三年显著增加土壤的pH,同时显著降低土壤可提取态镉含量及水稻籽粒镉积累量。而Sui 等在我国北方碱性土壤(pH=8.07)连续三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pH=10.4)的施用并未显著提高土壤的pH,且仅在第一年表现出对小麦镉吸收的抑制效果。由此可见,石灰效应是生物质炭降低酸性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抑制作物镉吸收的重要机制。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生物质炭的镉钝化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会促进重金属的钝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对可溶性有机质的吸附能够增加其表面官能团数量,从而增加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Chen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时(>15 g˙kg-1),生物质炭对作物镉积累量的降低幅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增加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数量的同时提供更多的镉结合位点。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土壤中的无机、有机组分以及微生物可以与生物质炭相互作用,在生物质炭表面形成有机-矿质-生物覆膜,增加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数量,这也可能会进一步促进生物质炭对镉的钝化。
2.3管理方式
除生物质炭制备条件及自身性质外,生物质炭的施用量以及施用深度也会影响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在10~40 t˙hm-2 施用量范围内,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据统计,实际应用过程中生物质炭一般通过表层撒施、机械点施等方式将生物质炭翻耕于15 cm 土层内,但也有至25 cm 甚至更深的土层。研究显示,增加施用深度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但作物对镉的积累量也有提高。这可能是由于深耕使生物质炭改善了作物根系区域的pH 环境以及养分条件,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由深耕带来的重金属下移也会增加作物根部对重金属的吸收。
3 结 语
目前为止,生物质炭对土壤镉钝化机制的认识还未深入到纳米或分子的水平,特别是关于生物质炭施用下土壤中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不多,这也是不同土壤治理效果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另外,大量研究都提示,并不是所有生物质炭对镉都有显著的钝化效果,因此从生物质炭材料学角度加强性质与钝化功效研究,筛选最优材料或最优工艺在环境修复产业上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生物质炭镉污染治理技术还需要更多的大田定位长期试验研究,从而为生物质炭污染治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福祉的改善提供依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不仅来源比较广泛而且产量巨大,可以有效缓解目前面临的能源枯竭危机。同时,合理地资源化利用废弃生物质还能减少焚烧、填埋等传统处理方式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其中,采用废弃生物质制备生物炭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生物质炭化方法,需要对含水率高的生物质
目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多采用铁系物质进行还原脱氯,如注入EHC药剂、构筑零价铁/含铁矿物渗透性反应墙等。以往研究表明,虽然硫化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厌氧环境中的优良还原剂和亲核剂,但通常在硫酸盐还原菌等作用下形成硫化铁矿物后,才可使氯代烃发生生物地球化学还原脱氯过程(BiRD)。此外,
近年来,由于酸沉降和铵态氮肥过量施用等原因,我国农田土壤呈现加速酸化趋势。土壤pH降低使土壤固相铝活化,对植物产生铝毒害,抑制作物根系生长。这是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施用碱性改良剂能够中和土壤酸度,缓解酸化危害,但随着工业排放和农业施肥等人为活动的持续影响,改良后
针对城市低洼易涝区域的连通型圩区滞留河道,有行洪需求,但存在夏季水体污染严重,在其他季节水体相对滞留,冬季污染物浓度高、温度低和水力停留时间长的问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河网区上游滞留河道治理和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2017ZX07204002)”课题研发集成了河道污染削减的“截污
【摘要】餐厨垃圾在我国生活垃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提出将餐厨垃圾进行生物质炭处理后再用于堆肥原料,以废治废,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关键词】餐厨垃圾;生物质炭;堆肥1餐厨垃圾的特性及处理
生物质炭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决定了其环境效应的稳定性,是评价生物质炭环境功能及环境意义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质炭在环境中可能经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分解三大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指出物理破碎作用、物理迁移作用、化学溶解作用、化学氧化作用、生物分解代谢作用、以及生物质炭自身性质共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限氧环境中经过热化学转化产生的固体物质,它在土壤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和碳封存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针对我国蔬菜地面临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面源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通过查阅和汇总生物质炭在我国蔬菜地的应用文献,总结和分析了生物质炭在我国蔬菜地的应
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N2O作为重要温室气体之一,不仅产生温室效应,还会间接破坏臭氧层;NO可促进生态系统酸化和富营养化,二者排放不仅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产生环境污染。施用生物质炭和抑制剂具有增加作物产量和降低N2O排放等的效果。然而对土壤NO排放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南京土
南美洲古老农业文明孕育的暗色肥沃土壤引发了全球生物质炭研究热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经过低温热裂解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炭并施用于农田土壤中,是一种新的土壤可持续管理途径,且服务于生物质废弃物治理与生态农业。我国生物质炭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炭基肥制备与施用技术已经形成,土壤增碳
土壤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态安全带来极大风险,造成的危害事件已屡见不鲜,如著名的美国拉夫运河事件、英国Loscoe事件、荷兰Lekkerker事件以及武汉毒地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长期工业化的产物,工农业活动产生的ldquo;三废rdquo;(废水、废气、废渣)通过水体、大气等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且超过土壤自
在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存在现行农用地土壤镉(Cd)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值偏严的现象,表现为土壤中Cd含量超标而农产品中Cd无安全风险.针对该现实问题,在基于该地区稻米-土壤协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分析样品中Cd的富集系数(BCF)并利用物种敏感性(SSD)分布模型,对Cd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最终反推出在不同pH下适用于典型碳酸盐岩类成土母质农用地土壤Cd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
摘要为探究含硅含硫材料对极重度(矿区)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镉、砷形态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轻、重度镉砷复合污染耕地土壤与淹水条件下含硅含硫材料对土壤镉、砷形态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采集三种不同污染程度土壤(极重度矿区污染土壤、重度污染耕地土壤、轻度污染耕地土壤),通过室内土壤培养的方法模拟
摘要:利用镉污染土壤修复生物质能源是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新途径。其中镉作为植物非必需元素,在生物圈中的移动性较强,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很大。本文在我国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基础上,对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的镉污染土壤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能源利用潜力,阐释了利用植物修复土
摘要使用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统计了5年内(2014—2018年)关于土壤镉(Cd)和砷(As)单一污染的情况,发现土壤Cd和As污染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我国在该领域发文最多。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发现施用钝化修复材料是土壤Cd和As污染治理的热点修复技术之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常见
生物炭和石灰作为土壤钝化剂施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而聚丙烯酰胺(PAM)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在模拟镉(Cd)污染土壤中单独施加不同改良剂以及其不同组合,比较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Cd的有效性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生物炭可以有效钝化土壤
施肥作为重要的农艺措施对镉的生物有效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设置对照(CK)、施用有机肥(MF)、施用50%有机肥+50%化肥(MCF)、施用化肥(CF)4个处理,研究其对模拟镉浓度为5mg/kg的盆栽水稻土壤中镉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水稻籽粒中镉的含量,但降低了根和茎中镉的含量;
摘要:作物镉(Cd)超量累积是人体中镉的主要来源。研究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及安全利用方法对保护生态环境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镉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与其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且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决定其植物根系吸收量,因而基于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调控原理的修复技术是农业环境领域近年来的研究
镉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如何有效治理土壤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最具前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之一,甜高粱具有茎秆含糖量高、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适种范围广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镉污染土壤,茎秆和籽粒生产燃料乙醇,酒糟用于燃烧发电,镉元素可从灰烬中加以回收
镉与土壤环境标准值1镉及土壤环境行为镉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且具有极好的延展性。镉的元素符号为Cd,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1,熔点为321C,沸点为765C,密度为8.65gdot;cm-3(25C条件下),257C时的蒸气压力为1.0Pa。镉主要用于各类产品的制造,包括镍镉电池(用量占83%)、染料、喷镀、塑料(PVC)耐
2013年春末,一场因镉大米引起的风波,将湖南攸县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盖子豁然揭开。事件之后,湖南就开始不断寻求和探索治理土壤镉污染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国内不少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也将湖南作为验证产品和技术有效性的试验基地。日前,在最早发现镉大米的湖南攸县,一款采用复盐螯合钝化技术的土壤
芽孢杆菌(Bacillus)因生长快、表面积大、抗逆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报道的具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的芽孢杆菌种类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结果显示,已有20种以上芽孢杆菌表现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功能,主要修复机制有生物溶解与沉淀、生物吸附与富集以及生物转化作用3种。最后对芽孢杆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在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存在现行农用地土壤镉(Cd)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值偏严的现象,表现为土壤中Cd含量超标而农产品中Cd无安全风险.针对该现实问题,在基于该地区稻米-土壤协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分析样品中Cd的富集系数(BCF)并利用物种敏感性(SSD)分布模型,对Cd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最终反推出在不同pH下适用于典型碳酸盐岩类成土母质农用地土壤Cd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
如何有效的治理镉污染土壤,修复生态环境,是人类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充分发挥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各自优势、弥补不足,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受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改良剂,在我国华南地区受镉(Cd)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开展野外大田试验,重点围绕土壤环境、肥力和健康质量的变化,探索改良剂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DTPA浸提态Cd、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糙米Cd和稻谷产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判改良剂的修复效果。
人类活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镉污染土壤因其粮食作物的吸收积累导致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镉超积累植物在镉污染土壤具有高效地吸收和转运镉的潜能,进而广泛应用于土壤植物提取修复。近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方法为环境中金属迁移转化和植物体吸收运移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由于金属元素在不同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同位素分馏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演和解析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的机制。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钝化稳定化技术中钝化剂施加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培养试验结合定期密集采样监测方法,研究羟基磷灰石(HAP)、小麦生物炭(WB)、巯基改性坡缕石(MPG)施加对镉污染碱性土壤pH值、EC值、团聚体组成和DTPA-Cd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摘要:通过野外小区试验施加不同用量(0、5000、10000、15000、20000kg·hm-2)的稻秆生物炭(稻秆炭),探究施用稻秆炭对巨菌草修复铜镉复合(Cu-Cd)污染土壤的影响,并评价稻秆炭与巨菌草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和优势。结果表明:稻秆炭施用可明显提高巨菌草在Cu-Cd污染土壤中的成活率,提高
土壤镉污染严重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亟需有效、可复制易推广的修复技术缓解农田镉污染风险。硒是动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特性,施用硒肥降低水稻镉吸收的相关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已有文献报道施用硒肥可缓解镉造成的氧化毒性、降低水稻镉吸收,但效果不稳定,对其内在机理认识不足
文献计量分析数据显示,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增势较快,以Webof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1998-2018年间,我国以1166篇英文发文量排名第一,且以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1]。目前我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方面十分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
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0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断面(点位)中,
近日,湖南省益阳市委宣传部表示,针对“云南昭通市镇雄县销毁一批来自湖南益阳的重金属超标大米”的报道,益阳市通过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决定对7家涉事企业予以立案调查。而就在3年前,有企业将1440.25吨镉严重超标的大米销售到多省市,其中也包括云南昭通。事实上,不仅是镉大米,镉小麦以及其他被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