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政策全文丨陕西安康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5)

2018-08-23 11:28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5 水源保护工程重点建设

水源地保护工程:新建秦岭地区各县区县城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工程,集镇、安置点等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水源监控设施、流量控制装置、水源地隔离防护与宣传警示、水污染综合治理、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建设汉阴县观音河水源地、城关镇大木坝绿源水源地、紫阳西门河及长滩沟水源地等保护工程。

重点水源工程:建成汉阴洞河水库,实施汉阴仙鸡河等8座小型水库工程;实施“月河补水”工程,新建汉滨恒河水库,建设输水隧洞12.2公里,年补水量8200万立方米、供水7000万立方米。继续推进陕西省的“引汉济渭” “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缓解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新建汉阴县月河段、紫阳县任河、岚皋县岚河等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河道清淤、生活污染控制及水生态保护等。重点加强瀛湖水质保护与污染防治,建立库区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体系,在主景区湖边6个村全面推进“垃圾革命”活动,定时定点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清运,避免垃圾入湖,降低水质污染。

防汛减灾工程:积极争取汉滨区19座、汉阴县12座共计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相关规划;新建或续建防汛非工程措施,包括续建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监测预警平台,新建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分析应用、预警设施设备以及综合保障体系等。

江河整治工程:新修加固堤防或护岸178.45公里,其中汉江整治工程50公里;月河整治工程75公里;中小河流16条,建设堤防工程44公里;完成旬河和子午河9.45公里重点段治理任务;治理山洪沟10条。

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延伸和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95%以上。

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中央小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央统筹资金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以及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等,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

第五章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自然保护区群和生态廊道建设为基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栖息地的完整性与连通性,防止生态建设对栖息地的破坏,严禁滥捕乱采,保持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种群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更新和持续利用。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加快湿地保护系统工程建设,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保护领域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突出搞好天然林保护和养护,加快保护区基础设施与保护能力建设,对破坏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治理,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努力维护现有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与植被的动态监测和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重点对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红豆杉等重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确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开展兰科植物、红豆杉、古树名木等野生植物的保护、驯化与繁育,建立繁育基地5个,面积约1000亩。全面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突发疫情。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犯罪活动,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区。充分发挥安康秦岭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彰显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础上,申报大熊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依据《陕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9-2030年)》,在建设好原有湿地的基础上,安康秦岭地区规划新建国家湿地公园4处。

二、重点工程

秦岭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先行探索在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区生态保护宣教设施建设项目。

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建设工程。围绕植物物种的收集、引种驯化、栽培利用,开展组织培养、基因保存等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研究。重点收集和保护秦岭植物区系的物种,保护秦岭地区典型生态类型和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秦岭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抓紧湿地的抢救性保护,采取积极措施,重点加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皇冠山自然保护区、汉阴观音河湿地公园、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保护措施

加快建立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体系。以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摸清家底,评估保护状况。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安康市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开展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的常态化观测。

加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就地保护能力建设。根据安康市秦岭区域特点,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生物廊道和保护区群建设,提高连通性。优化动物园、植物园布局,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建设一批区域生物遗传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库,开展濒危种、特有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的收储。

专栏6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重点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项目:针对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汉阴凤凰山森林公园(大木坝)、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汉滨区凤凰山森林公园、宁东森林公园、擂鼓台森林公园等,保护秦岭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完整性。保护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红豆杉、独叶草、新麦草为主的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维持其栖息地质量稳定。发展自然保护区群,构筑适宜的生态廊道,为珍稀物种提供相对完整和稳定的栖息地,保证重要物种基因交流。境内建设观测站,划界、设置动植物等保护监测站点,进行保护宣传工作,开展资源普查,加强生态修复。开展科学研究、生态环境教育、教学实习等项目,保护区内繁多的动植物种类和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以及天然山体、石体和水体景观资源。

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占地面积805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14.4公顷,占总面积的10.12%;缓冲区1625.8公顷,占总面积的20.19%;实验区5610.08公顷,占总面积的69.69%。以大鲵、黑鹳、赤腹鹰、白鹳等珍稀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的干扰和对水生生物的迁徙与正常活动的干扰;在天然水域每年定期的投放鱼苗,恢复自然种群数量。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面积425.15公顷,湿地面积148.46公顷,湿地率34.92%。主要建设引水工程修缮、节水灌溉、有机农业推广、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湿地文化保护、湿地保护管理等。建设河岸防护林、河道疏浚、河堤重建、退耕还湿、坡面植被修复、鸳鸯繁殖栖息地恢复等。建设湿地宣教中心、湿地植物趣味认知园、湿地科普文化长廊、观鸟屋、湿地网站等。

陕西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面积2061.76公顷。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植被200.0公顷;建设湿地植物观赏园2个;湿地植被的修复与重建200.0公顷;河床整治100.0hm2;建设洪水预报警报系统1套;河堤加固20.0 km;常水位以下生态护岸15.0 km;界碑16座;界桩300个;标牌20个;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处理厂2座;鸟类投食点20处;道路(河岸)绿化87.0 km;购置相应的防火、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医疗救护、日常办公、车辆等设备。

大鲵养护项目:在安康秦岭地区进行大鲵生存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建设驯养繁殖场。

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汉江流域在秦岭的支流每年定期的投放鱼苗,恢复自然种群数量。

第六章 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原则,强化政府监督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措施,综合治理水、土壤、大气、尾矿库、重金属等污染,集中储存、处置尾矿渣等废弃物,确保达标排放,切实减少和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对秦岭生态环境的损害。

一、矿产开发与治理

严格实施开采区分类管理。重点开采区优先投入采矿权,资源配置的重点为大、中型采选加工企业;限制开采区内严格控制采矿权的设置,新设采矿权应进行严格的规划论证;禁止开采区内不得设立采矿权,已设采矿权要有序退出。

严格执行开发项目准入门槛。对矿产开发项目,要经省秦岭生态保护委员会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要制定矿产开发专项规划,涉及的各县区还要制定细分规划;加强源头管控,禁止在秦岭地区的各类保护区内新立矿业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原则上不再审批新设小型矿山,新建矿山必须符合绿色矿山标准。对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标准、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符合整改条件的,督促其整合(技改),不符合条件的,由当地政府予以关闭退出,并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

严格加大开发和保护过程监管。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矿山企业信息社会公示的重要内容和抽检的重要方面,强化对采矿权人主体责任的社会监督和执法监管。各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频率,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按照恢复治理方案边开采边治理。对拒不履行恢复治理义务的在建矿山、生产矿山,要将该矿山企业纳入政府管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列入矿业权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严格落实恢复治理责任。综合运用法规、经济和行政手段,采取生物、工程、技术等措施,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进开发治理创新。探索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化治理新路径,破解矿产资源无序和粗放开发的难题。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明确权属与责任,构建保护全市矿产资源的规划体系,探索矿权出让新模式。打击非法盗采行为,实施“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新型立体网络管理模式。突出“多规合一”,严守生态红线,严把准入关口,发展绿色矿山。要大力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构建技术集群创新体,整合社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