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图文实录|生态环境部2018年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8-11-30 10:42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关键词:水源地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生态环境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刘友宾:谢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福利。环境保护工作是这种巨大变化中的一个具体体现。40年来中国的环境保护从弱到强逐步发展,现在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高度关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步走向协调统一。

二是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四梁八柱”性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硬招实招。

三是体制不断健全,从1984年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到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职能不断加强。

四是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是国际合作不断开拓,我们从国际上学到很多好的经验,同时也逐步探索自己的环境保护做法,为生态环保局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讲好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特别是环境问题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我们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成果还是比较脆弱的,资源环境新老问题交织,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永葆改革创新朝气与活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渤海攻坚战行动计划范围为渤海全海区和环渤海三省一市(答问五)

华夏时报记者:请问渤海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有哪些具体的任务和举措来保障渤海综合治理成效?

柯昶:这里简要地向大家介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发布后,将会有更为详细的介绍和解读,请大家到时候关注。

行动计划确定开展四大攻坚行动:第一个是陆源污染治理行动,以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为重点,强化陆源污染综合治理,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同时也推进“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以及城市生活污染防治等工作。第二个是海域污染治理行动,在环渤海地区实施湾长制,构建陆海统筹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并着重推进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和船舶、港口的污染治理。第三个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从海岸带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修复、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三个方面入手,严守渤海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加强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和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逐步恢复渤海渔业资源。第四个是环境风险防范行动,重点从陆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海上溢油风险防范入手,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专项执法检查,同时建立海洋赤潮(绿潮)灾害预警以及应急处置体系,提升海洋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有严格的范围,并不是无限的扩大。范围定为渤海全海区和环渤海的三省一市,重点是环渤海“1+12”城市,1就是天津市,12就是辽宁、河北、山东三个省的12个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

同时为确保渤海各项任务的落实,《行动计划》从组织领导、监督考核、资金投入、规划引领、机制创新、监测监控、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方面也做出安排,以期对《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予以充分保障。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结合三省一市编制的具体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工作台账,将各地攻坚任务目标量化细化,做到拉条挂账,挂图作战,确保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预期成效。

重污染天气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 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答问六)

联合早报记者:最近出现重污染天气,有人说今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会出现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在这种天不太帮忙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部要做哪些工作?谢谢。

刘友宾:进入11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四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针对每次过程,生态环境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通知,启动区域应急联动,要求各地及时发布预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李干杰部长深夜赶赴河北省保定等地,实地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工作开展情况。每轮重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强化监督驻地工作组都会现场指导、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确保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全社会共同努力,重污染过程应急减排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专家们评估认为,11月23日-26日污染过程与2016年11月24-26日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类似,在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之后,这轮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均明显减轻,污染峰值浓度比2016年过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北京市在污染过程持续了将近72小时后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应该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应急减排措施为有效减缓重污染天气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重污染天气的过程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的,前一段时期的大范围大雾天气和沙尘天气,都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生态环境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预测,认为今年秋冬季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目前专家们还在对今年的气象条件影响进行深入研判。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不太稳定,遇到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还有波动和反复。就像一个人在大病初愈以后,稍遇风寒就可能感冒咳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还处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是我国重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国7.2%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钢铁、焦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86.1%,柴油车污染已经成为交通领域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防治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蓝天白云来的时候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不能懈怠;在重污染天气来的时候我们更不能手忙脚乱,要保持定力,有信心、有决心,积极作为。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印发,我们将扎实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努力让蓝天白云多一些、更多一些,让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幸福感。

环保督察将围填海纳入督察范畴 接下来将评估各地围填海问题整改成效(答问七)

封面新闻记者:请问生态环境部对围填海的情况是否了解,下一步有哪些举措?谢谢。

柯昶:中央环保督察将围填海纳入了督察范畴。这里,根据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11个沿海省(区、市)的全覆盖。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意见,部分地区确实是存在未批先填、边批边填,批小填大、围而不填、填而不用的问题。长期以来粗放的围填海利用活动,确确实实造成了部分沿海地区滨海湿地和自然岸线的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意见,沿海省(区、市)也制定了整改方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正在开展“回头看”。在“回头看”工作结束后,我们将会系统总结和评估围填海问题的整改成效。

针对围填海造成的滨海湿地保护问题,国务院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通知。据我们了解,自然资源部已经按照通知要求,专门部署了围填海的现状调查工作。因此,有关各地的围填海情况,我建议记者朋友们向自然资源部详细了解。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部署,切实履行好“监管者”的责任,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加强围填海管控:一是严格实行“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用好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环评措施,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禁止审批新增围填海项目;二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生态红线管控要求,首先在渤海海域清理非法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围填海项目;三是加大督察问责力度,特别是要压实压紧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确保围填海项目整改到位,确保严控围填海的政策落到到实处,坚决遏制和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围填海行为。

1.jpg

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风雨过后是彩虹 目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答问八)

2.jpg

路透社记者:近期发现了一些地方政府采取非常有创造性的手段应对中央环保督察,比如用沙袋堵住排污口、向河里面投放化学药剂等等,想请问环境部将怎样继续推动督察工作。谢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源地环境整治查看更多>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查看更多>生态环境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