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 反应器结构优选
1.1 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污水自下而上流经反应器,使载体呈流动状态,提高了氧传质效率。
另外,载体表面的生物膜受水流冲刷而拥有较快的更新速率,从而保证较好的底物传质性能。选择适宜的载体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快速启动短程硝化过程的关键。
赖鼎东等采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启动短程硝化,用亲水性玻璃态单体制备生物相容性高分子共聚物载体,运用固定化细胞增殖技术将AOB固定于载体。该载体具有微孔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AOB易附着、活性高、密度大,仅一个月AOB即在载体上大量附着,生长良好。反应器温度控制在30 ℃,DO控制在3~5 mg/L,在进水氨氮为100、75、50、25 mg/L的条件下,经10 d的运行亚硝化率为98.6%、94.5%、95.2%、94.7%,表明这种高分子共聚物载体及固定化细胞增殖技术有助于短程硝化快速启动。
呼晓明等采用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启动短程硝化,以粒径为0.25~1.25 mm、密度为2.36 g/cm3、孔隙率为40%~45%的瓷粒为载体,通过反应器混合液在内外筒结构之间的内循环使载体呈流化状态,在提高生物量的同时,强化底物传质。反应器温度为31 ℃、pH为8.0~8.5、DO为1.5~2.5 mg/L,通过逐步提高温度和进水氨氮浓度、降低DO和缩短HRT提高短程硝化性能,在第42天进水氨氮达到300 mg/L,HRT缩短至8 h,亚硝态氮积累率达到75%,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将底物直接转化为电能,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且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温和。MFC在工业废水进行脱氮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成为一种新兴的短程硝化工艺强化手段。MFC强化短程硝化工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由于MFC的电子传递作用,在阴极氧气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氧气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碱性条件下氧气与水反应生成OH-,维持MFC阴极具有较高的pH环境,同时质子膜延缓质子迁移速率,为pH升高创造有利条件,而较高的pH有利于短程硝化。
(2)MFC阴极pH升高影响FA浓度升高,高浓度FA会抑制NOB活性,有利于亚硝态氮的积累。MFC不仅能在强化短程硝化工艺的同时收集电能,且由于阴极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了反应器阴极室较高的pH环境,从而能节约外加碱度。
贾璐维等利用双室曝气阴极MFC,在开路电压为620.7 mV、内阻为112 Ω、最大功率密度为81 W/m3的条件下,令短程硝化发生在MFC阴极,控制进水氨氮为60 mg/L,反应器连续运行21 d使亚硝化率达到95%以上,通过MFC强化作用实现短程硝化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1.3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优点有:高效的截留能力有利于富集生长增殖缓慢的AOB,从而提高短程硝化反应效率;以膜分离代替泥水分离能力使得出水水质良好;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
Gang Wang等使用工作体积为4.5 L的MBR,设置膜面积为0.024 m2、孔径为0.1 μm的浸没式平板微滤膜结构,控制温度、pH、DO分别为35 ℃、7.9~8.2、< 0.3 mg/L,在启动阶段将进水氨氮从70 mg/L逐步提高至290 mg/L,利用好氧/厌氧为1.0 min/(2.5~3.1)min的间歇曝气的方式,仅用21 d就实现了短程硝化过程,MBR中异养活性污泥细菌逐渐被自养AOB取代,亚硝酸盐积累率在50%以上,总氮去除率在第45天之后稳定在85%以上。
Xiaowu Huang等在工作体积为3.2 L的MBR中间安装有效面积为0.03 m2、孔径为0.25 μm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保持温度在32.0 ℃,pH 7.25~7.35,恒定氨氮负荷0.24 kgN/(m3·d),在第1天—第19天,控制DO在1.2~1.5 mg/L,氨转化率从73.8%增加到84.9%,产生硝酸盐仅为(2.3±1.1)mgN/L,表明亚硝酸盐在MBR中有效积累,实现短程硝化过程的启动。从第26天开始,短程硝化稳定运行,出水NO2--N/NH4+-N为1.15±0.09,实现亚硝酸盐积累率高达94.6%±3.1%。
Zhao Niu等在MBR中心布置中空纤维膜组件,膜材料为聚偏二氟乙烯,膜与水的接触角为79.4°±1.0°,膜孔径为0.03 μm,膜有效表面积为0.11 m2,在该MBR中接种硝化细菌启动短程硝化工艺。将氨氮负荷控制在300mg/(L·d),HRT为24 h,温度控制在(37±0.5)℃,pH控制在7.4~8.3,DO约1 mg/L,反应器的搅拌速度设定为约100 r/min。10 d后进水NH4+-N的50%转化为亚硝态氮,出水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比例接近1:1.32,实现短程硝化工艺的快速启动。
2 磁场/超声波强化
2.1 超声波强化
超声波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无二次污染、反应条件温和、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超声会对不同功能性菌的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超声波产生的局部空化作用能提高AOB活性,抑制NOB活性。
超声波可影响AOB生长代谢过程,随着超声功率强度的增加,AOB活性先达到峰值后下降,而NOB活性却持续下降;在超声处理的SBR中,AOB Nitrosomonas属在生物量中能保持一定的水平,但NOB Nitrospira在30 d内消失,因此,适合的超声强度可选择性抑制NOB活性,促进亚硝态氮的积累,使短程硝化启动和运行效能被强化。
Min Zheng等以SBR运行短程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BR一个循环为8 h,每个循环启动1次低频超声(40 kHz、0.027 W/mL)辐射,考察了超声对短程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控制进水氨氮为50 mg/L,约40 d后,在2 h的最佳照射时长下,氨氮去除率从15.2%增加到59.5%,亚硝酸盐积累率提高到73.9%,同步硝化反硝化率达到72.8%。该研究表明,低频超声处理可以破坏NOB群落结构,为AOB提供更佳的生长条件。
黄书昌等利用SBR反应器探究了不同声能密度与辐照时间的超声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控制温度为18~21 ℃,pH为7.5~8.5,进水氨氮维持在60 mg/L,以超声波对浓缩污泥进行处理,固定超声波辐照时长10 min,采用超声波频率为20 kHz,调整超声波声能密度0.05、0.1、0.2、0.3、0.4 W/mL,发现最适合声能密度为0.05 W/mL,此条件下SBR经10 d运行的亚硝酸盐积累率比对照组提高17.6%。
当DO > 3 mg/L,在最适声能密度0.05 W/mL的条件下,控制超声辐照时间为20、60 min时,SBR经14 d运行,氨氮去除负荷比对照组提高了41%、48%,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59.6%、64.9%。在辐照时长为20 min时AOB活性达到峰值8.06 mgO2/(gVSS·h),比对照组提高了144%,说明适宜能量的超声波能有效维持SBR在较高DO条件下的短程硝化。
2.2 磁场强化
磁场从三方面影响短程硝化效果:
(1)磁场强度通过影响功能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而影响反应进程;
(2)短程硝化过程都是由多种酶参与的酶促反应,磁场会影响微生物功能酶活性,从而直接影响反应效果;
(3)低强度磁场能强化功能基因表达,从而改善短程硝化功能菌的活性。
因此,探究最适宜短程硝化的磁场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Zhibin Wang等通过短期批式实验研究不同磁场(0、5、10、15、20、25 mT)对短程硝化混培物中AOB活性的影响,发现5 mT低强度磁场作用下AOB活性较对照组提高最多,功能基因检测结果表明,5 mT磁场作用下短程硝化混培物中功能基因表达较高,这些功能基因与细胞运动、信号转导和膜透过性相关。
Zhibin Wang等采用两组SBR通过长期连续流试验研究低强度磁场对短程硝化工艺启动运行性能的影响,其中一组SBR外加5 mT静磁场作为实验组,而另一组不加磁场作为对照组。当温度为35 ℃、进水氨氮为500 mgN/L、HRT为12 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短程硝化均在30 d内成功启动;随后,进水氨氮浓度保持不变,HRT缩短至8 h,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先抑制再恢复的过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0 d和18 d内恢复了短程硝化,表明外加5 mT的磁场可以提高短程硝化的耐水力负荷冲击能力;第65天,HRT保持不变,进水氨氮增加至1 000 mgN/L,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出现抑制恢复过程,且实验组短程硝化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表明外加5 mT的磁场也可以提高短程硝化的耐底物浓度负荷冲击能力。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低强度磁场可以提高细菌活性,且当磁场强度为5 mT时,实验组AOB氧摄取率比对照组高2.38倍,而实验组NOB氧摄取率低于对照组。
3 添加化学试剂强化
3.1 NaCl强化
NaCl会影响酶促反应中涉及到的多种酶及细胞渗透压,NaCl较高会影响细胞生长,AOB、NOB均被抑制,但NOB比AOB对盐更敏感。
因此,当水中NaCl达到一定的浓度时,NOB细胞被破坏,从而抑制硝态氮产生,有利于亚硝态氮积累。但应注意NaCl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也会严重抑制AOB生长,造成氨氮转化效率大大降低。
张彦灼等运用SBR观察了不同盐度梯度下好氧颗粒污泥中AOB与NOB的活性,反应器连续运行116 d,进水NH4+-N保持在70 mg/L,NaCl质量浓度从10 g/L逐步提高到40 g/L。
结果表明,第1天—第7天,反应器NaCl质量浓度为10g/L,NOB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亚硝酸盐平均积累率为80%,氨氮去除率从85%上升至97%;第21天—第68天,NaCl质量浓度提高到25g/L,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态积累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00%和99%;在反应运行到第113天—第116天时,控制NaCl质量浓度为40 g/L,出水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从43 mg/L下降至9 mg/L,短程硝化过程被破坏,氨氮去除率仅为34%,即此时达到好氧颗粒污泥实现短程硝化的耐盐极限。好氧活性污泥在经过高盐度废水驯化后,即便增加曝气时间到9 h,也不会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反应效果。这表明,AOB对高盐度废水的适应能力远强于NOB,适宜的盐度能逐渐淘汰NOB,有利于短程硝化进程。
3.2 硫化物强化
硫化物对于NOB有可逆的抑制性作用,硫化物可以作为NOB的选择性抑制剂,加快短程硝化工艺快速启动。常赜等运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市政废水,控制反应条件为低溶解氧〔(1.0±0.5)mg/L〕、低C/N(约为0.6)、温度(23±2)℃、水力停留时间12 h、进水平均NH4+-N 98 mg/L,在短程硝化启动阶段添加50 mg/L的硫化物对NOB活性进行抑制,实验第7天亚硝态氮积累率达到91%,之后一直稳定在92%,实现了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3.3 铁离子强化
铁是微生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且铁离子也是氧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在一定阈值范围内,Fe3+的添加能激活处于竞争劣势的AOB,且能对NOB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实现短程硝化。陈佼等通过构建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研究Fe3+对CRI系统中NH4+-N、NO2--N、NO3--N、T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 ℃、进水NH4+-N为50 mg/L的条件下,Fe3+为7mg/L时最能有效提升CRI系统内总氮的去除,与对照组相比,总氮去除率从32%提高至64.9%,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31%,有氧段AOB数量提高3.86倍。添加一定量的Fe3+可以提高AOB数量,促进亚硝酸盐积累,更多的氨氮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去除,因此,CRI总氮去除效果得以改善。
3.4 钙离子强化
吕永涛等在SBR反应器接种普通活性污泥,探究Ca2+对短程硝化污泥颗粒培养的强化效果。控制温度为(26±2)℃,在DO大于2 mg/L的条件下,添加50 mg/L CaCl2,将进水氨氮由110 mg/L升高至300 mg/L,经31 d运行亚硝态氮积累率达83%,随后亚硝态氮积累率保持在80%~85%,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
扫描电镜和粒径分析表明,经30 d运行反应器出现结构较为密实的污泥聚集体,运行到60 d细砂状的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出现,平均粒径达168.6 μm。研究表明,通过添加50 mg/L CaCl2,一方面污泥表面Zeta电位由-21.4 mV升高至-13.6 mV,从而使得污泥颗粒间静电斥力减小,污泥颗粒间更易聚集;另一方面,Ca2+的添加增大了EPS含量,胞外蛋白质由26.82 mg/g升至51.99 mg/g,增多的胞外蛋白在Ca2+架桥作用下可结合形成高分子生物聚合体,二者共同作用强化了短程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污泥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通过添加一定量的Ca2+加快短程硝化污泥颗粒化进程,可以改善反应器对污泥中AOB的截留能力,从而强化AOB的积累,提高短程硝化运行的稳定性。
3.5 羟胺强化
羟胺强化短程硝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系统中AOB、NOB活性的影响。二是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硝化过程还涉及多种酶、中间产物、电子(能量)传递等。羟胺是硝化过程的关键中间产物,少量羟胺的添加有利于氨单加酶和羟胺氧化酶的酶活性,促进亚硝酸盐的积累。
陈佼等在CRI系统内,添加羟胺作为抑制剂的同时选择进水pH作为协同调控因子,控制温度为(28±2)℃,进水NH4+-N为45~50 mg/L,在连续添加13 d的0.5 mmol/L羟胺后亚硝态氮积累率达到77.9%,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实验探究了反应34 d结束时系统内硝化菌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连续添加一段时间0.3~0.5 mmol/L的羟胺后只对NOB产生了很大的抑制而对AOB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羟胺作为一种还原剂,在特定的浓度下对NOB具有选择性杀灭作用,可以在对AOB影响较小的同时选择性地淘汰NOB,即便后期不再添加羟胺,硝化反应也很难恢复,但亚硝化反应仍能继续。应注意,羟胺不应添加过量且不宜持续添加,一方面是因为高浓度羟胺的持续添加对硝化和亚硝化过程都有较强的不可逆性,另一方面是防止长期添加产生毒素积累及二次污染。因此在完成短程硝化的成功启动后,建议改为pH调控维持系统稳定运行。
4 结语
短程硝化技术对处理低碳氮比、高氨氮浓度污水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对反应条件要求较高,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稳定运行是实现这一技术工业化推广的关键点。虽然短程硝化强化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低温短程硝化强化方法。短程硝化可以在11~15 ℃这样较低的温度下实现,但低温影响短程硝化启动运行效能。通过一定的强化方法,实现短程硝化工艺在低温条件下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对于推进短程硝化及其组合工艺在主流污水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索低温短程硝化的强化方法。
(2)运行参数优化。单一的强化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短程硝化性能,然而大部分研究是在设定的运行工况下进行,没有达到最佳强化效果。因此,研究单一的短程硝化强化方法,应通过采集数据建立模型,优化运行参数,进一步提高强化效果。
(3)强化机理有待深入。大部分研究仅关注强化手段对短程硝化效果的改善,而对于强化机理只是初步探讨,缺少具体、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强化手段对于短程硝化污泥菌群行为、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机理还不明确。
(4)实际废水短程硝化强化方法。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模拟废水,而实际废水成分较为复杂,水质存在一定波动。而短程硝化强化方法要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就要考察其处理实际废水的能力。因此,短程硝化强化方法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和机理有待深入研究,为该强化方法工程化提供理论依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编者按: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无需氧气和有机物而被冠以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以致学界对其研究趋之若鹜并愈演愈烈。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过热的研究与少有的工程应用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期获得对ANAMMOX技术工程应用场景以及运
“光大智造”家族增添新成员,快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吧~图|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单元样机大背景孕育小不点十四五规划:开展小型焚烧设施试点示范。202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小型焚烧试点”。人口稀疏、
编者按:污水处理生物脱氮过程中氧化亚氮(N2O)作为直接碳排放源,其大气升温效应较CO2高出265倍。N2O产生源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主要涉及亚硝化(AOB)及其同步反硝化、常规异养反硝化(HDN)、同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和全程氨氧化(COMAMMOX)等生物途径,以及硝化过程中间产物NH2OH与NOH之非生物化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要稳步推进碳中和碳达峰。近年来,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东湖高新集团旗下的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环保”)水务事业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
2022年8月11日-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光大水务」或「本公司」,股份代号:U9E.SG及1857.HK),一家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为主业的环保集团,欣然公布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二零二二年上半年」或「回顾期」)之未经审计中期业绩。二零二二年上半
厌氧出水中高浓度溶解甲烷是制约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溶解甲烷进行高效回收再利用是降低厌氧工艺碳排放、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碳中和的关键技术环节。传统甲烷回收技术在甲烷回收过程中会发生水蒸气的同向扩散,导致回收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降低了甲烷的利用价值。本文针对这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产生量逐年增加。由于氨氮是水体主要污染物之一,因此,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沸石是一种具有独特多孔结构的天然材料,其三维骨架中存在的大量孔隙和空穴决定了沸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因沸石价格低廉、易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自养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低污泥产量、低能耗等优势。文中总结了厌氧氨氧化应用于主流污水处理工艺时面临的困难挑战,分析了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截留、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有机物的不利影响等问题的具体
当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矛盾已由有机物的去除转向氮、磷等营养物的去除。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其自身的特点及城市污水特征,导致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法满足愈发严格的国家标准。针对这种问题,通过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反硝化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文章导读厌氧氨氧化工艺因其高效、低耗的优势,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含氮废水领域已成功工程化应用。前期我们介绍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现与发展应用。本文结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对该技术在不同废水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情况
丹麦——作为污水界学霸级的国家,一些较古老的污水厂都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丹麦97%的污水都得到了处理,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技术创新等手段大踏步减少污水排放给水体造成负效应的国家之一。丹麦EjbyMlle污水厂这是一座已经有114年历史的污水厂,却一直在不断地升级,具有雨污同治、出水前后曝
摘要:针对我国污水处理用地少、标准高、难稳定等问题,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展现了节地、高效、灵活、稳定的工艺优势,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内应用规模已达2500×104m3/d。MBBR工艺按微生物存在主要方式,分为泥膜复合MBBR工艺和纯膜MBBR工艺,分别隶属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同时纯膜MBBR耦合
十年前,如果有朋友邀你周末去污水处理厂游玩,你可能觉得ta要你去下边这样的地方:当然现在污水厂都变美了,起码能达到这个样子:但如果我说下边这个也是个污水厂,而且它还会随季节变色,你信吗?气候与环境公园这座污水厂位于丹麦一个叫Hillerd的小城。这个人口只有5万左右的小城,3年前有了新地标
厌氧出水中高浓度溶解甲烷是制约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溶解甲烷进行高效回收再利用是降低厌氧工艺碳排放、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碳中和的关键技术环节。传统甲烷回收技术在甲烷回收过程中会发生水蒸气的同向扩散,导致回收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降低了甲烷的利用价值。本文针对这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产生量逐年增加。由于氨氮是水体主要污染物之一,因此,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沸石是一种具有独特多孔结构的天然材料,其三维骨架中存在的大量孔隙和空穴决定了沸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因沸石价格低廉、易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自养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低污泥产量、低能耗等优势。文中总结了厌氧氨氧化应用于主流污水处理工艺时面临的困难挑战,分析了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截留、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有机物的不利影响等问题的具体
过去十多年的研究,世界各地的科研团队都在研究主流短程脱氮工艺工程化的可能性。2020年9月1日,美国环保署EPA给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水司(DCWater)、弗吉尼亚州的HRSD卫生局(HamptonRoadsSanitationDepartment)、乔治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的联合团队拨款999670美元,目标是在污水主流线中,为厌氧氨氧化菌提供更多的亚硝酸盐,为快速短程脱氮工艺的全面应用铺平道路。
厌氧氨氧化技术(anammox)是20世纪90年代由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与传统脱氮技术相比,自养型厌氧氨氧化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更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以NO2--N为电子受体,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bacteria,AnAOB)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在节约了硝化反应曝气能源的基础上,还无需外加碳源,且由于AnAOB属自养型微生物,生长缓慢,因此,可大大减少工艺的污泥产量。
过量的硝酸盐可导致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也可形成高度致癌的亚硝胺或亚硝酰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N)浓度应低于10mg/L[1]。然而,由于施肥引起的硝酸盐淋溶流失、污水处理过程中总氮(TN)去除不彻底、自然水体中氮素的不断积累等原因,导致水体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当前重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自养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低污泥产量、低能耗等优势。文中总结了厌氧氨氧化应用于主流污水处理工艺时面临的困难挑战,分析了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截留、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有机物的不利影响等问题的具体
为保证TN稳定达标,很多污水厂需要不断的投加碳源来维持。而碳源投加费用对于污水处理厂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近日,据青岛晚报报道,青岛一水务公司自主研发的无碳源投加水质达标技术,成功破解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低碳源条件下无法脱氮除磷的行业技术难题。该技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
厌氧氨氧化技术(anammox)是20世纪90年代由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与传统脱氮技术相比,自养型厌氧氨氧化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更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以NO2--N为电子受体,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bacteria,AnAOB)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在节约了硝化反应曝气能源的基础上,还无需外加碳源,且由于AnAOB属自养型微生物,生长缓慢,因此,可大大减少工艺的污泥产量。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项目(编号2020-F-304-2-01)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为:王爱杰、彭永臻、程浩毅、梁斌、邵凯、侯锋。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奖励大会共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并授予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统计局在全国统计年鉴(2020)发布报道,2019年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869875吨/日,其中卫生填埋和焚烧各占比42.2%和52.5%。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由于能够快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已超过填埋法成为我国主要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前需堆酵5~7天,以使垃圾熟化并沥出水分,从而提高垃圾的热值和燃烧稳定性,垃圾中原有的水分、垃圾发酵产生水分及外来水分(降雨)共同形成了垃圾焚烧厂渗沥液。这种垃圾焚烧厂渗沥液是一种高氨氮高有机物废水,其水质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渗沥液中
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在废水脱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氨氮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的氧,増加了动力消耗;对C/N比低的废水,需外加有机碳源;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等。
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代谢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其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特,被公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当下,污水氨氮含量超标问题被重视,相关处理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生物脱氮法、物化除氮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等,均各有优势。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氮化合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各界的关注。经济有效地控制氨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