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黑臭水体政策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印发《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十四五”规划》

2021-05-25 09:16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关键词:水系整治河流治理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中小河流文化风貌塑造

(一)中小河流自然历史人文风貌

中小河流自然历史人文特色是浙江省中小河流的核心价值体现。通过特色风貌重点营造,进一步加强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对地域文化风情的传承、对区域绿色经济的打造,并依托地域风貌、河流风貌等串接起各类水乡古镇、特色村落、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充分展现河流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明、心驰神往的沿岸水脉,最终构建成浙江省各具风貌、五光十色的特色中小河流。

9.jpg

(二)中小河流治理典型工程风貌

依据中小河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域的特点,从项目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创新设计、资金投入保障、因地制宜施策建设、文化特色彰显传承、城镇品位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突出、防洪标准不断提高、防洪减灾效益显著、生态本底资源优良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筛选出4个典型治理工程作为示范引领型项目,引航推动全省中小河流向“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全域幸福品质水网的总体要求稳步前进。

专栏十八 中小河流治理典型工程风貌

建德市寿昌江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项目所在河流寿昌江属钱塘江流域,是建德新安江的最大支流,位于杭州市。工程治理范围为大坑源至罗桐埠,治理河长200公里,保护人口28万人,保护耕地7.8万亩,项目总投资9.5亿元。沿线分别以李家起源、大同承脉、寿昌转型、更新合力为主题,通过生态堤岸、滨水绿道及便民小公园建设,深度结合流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航空小镇”、“稻香小镇”建设,描绘烟雨江南的古镇、绚丽多彩的田野、香溢四射的溪流、丰富多彩的人文,使寿昌江成为一条灵动柔美的水文化景观轴,助推建德市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安吉县“两山”示范区幸福河湖余村试点工程。项目所在河流为浒溪,涉及余村溪、横路溪、银坑溪、马吉溪等,位于湖州市。浒溪属递铺老城的边界,水面较宽,水量较大,上游已截流成景。工程以余村“两山”示范区范围内水系为核心,通过实施系统的河道治理措施,提升县城到示范区沿路沿线水系品质,治理总长25公里,河道清理20公里,新建、加固护岸工程5公里,堰坝加固6座,新建滨水景观节点14处、绿道20公里,及亲水平台及栈道、两岸植被、边坡绿化、湿地滩地梳理等措施。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工程构建“一域五带多点”的总体布局,充分挖掘浒溪水文化,打造乐活水岸浒溪、两山寻源余村溪、古韵溪影横路溪、天下竹香银坑溪、沃野绿水马吉溪等“五彩纽带”,引领县城由“递铺港”跨向“浒溪”时代。

平湖市广陈塘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治理范围为广陈塘及其支流盐船河、卫国河等河流水系,总治理河长80公里,清淤60公里,护岸整治47公里,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同时开展水生态和水源地保护治理措施,开展水文化、水景观、水生态等措施,项目总投资8.1亿元。广陈塘是平湖人民的母亲河,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下游,是上游洪水的主要排涝通道,工程实施可有效提高平湖市的排涝能力和沿线的防洪能力,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同时以河道为主线,串联已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沿线历史文化旅游观光点,并进行适当的提升改造,为民众提供旅游、康体、休闲、观光的好场所,进一步促进平湖接轨上海战略的实施和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衢州市西片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本项目位于高铁新城,建设内容含防洪排涝和水环境治理工程,主要对柴家溪、翁梅溪、六一溪、压潮溪、回龙溪等9条河道进行防洪治理,综合治理河长17.84公里,实施常山港引配水、石梁溪引配水、“八湖”治理以及堰坝工程等水环境治理工程,结合林网建设,形成水网润城、蓝绿交融的景观,项目总投资8.7亿元。项目实施后,引入常山港优质水源,精雕细琢建设高铁新城网状水系,形成引得进、蓄得住、转得活、排得出的全域未来社区水系格局。

(三)农村水系治理工程典型风貌

农村水系由位于农田或农民居住区域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乡河和母亲河,是乡村振兴水利工作的切入点。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浙江河网密布、湖漾众多,50平方公里以下农村水系长达11万公里,存在农村河湖淤塞萎缩、水域岸线侵占、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水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近年来浙江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姓高品质生活”,全力推进“门前小溪”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以保护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为目标,以德清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景宁畲族自治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为典型,通过实施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措施,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开启了乡村振兴更具想象力的新未来。

专栏十九 农村水系典型治理工程典型风貌

德清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围绕县域“大花园”“大景区”创建,结合“美丽乡村”升级工作,衔接“美丽河湖”建设格局及相关旅游规划,依托河湖水网,围绕名山湿地、水乡田园,提升旅游度假、文化创意、休闲养生等产业品质能级,提出了“三大区块、五个流域、六片水系”的治理布局,织就以苕溪运河为脉、以河道为线、以湖漾为珠的德清幸福大水网,其中三大区块根据地貌特点、发展重点等进行差异化治理,分别打造西部低山丘陵“国际乡村未来社区”、中部丘陵平原“湿地公园区”、东部平原水网“运河文化示范集成区”。以德清县盘溪、阜溪、合溪等11个水系55条农村河道及6个湖漾为治理对象,对荒山、荒坡、疏残林地补种复绿,使盘溪流域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有效减少源头水土流失;在盘溪、阜溪等高含沙河道新建拦渣坝,拦截入河砂砾石、淤泥,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实现双溪流域内污水纳管收集;在幸福联合水系、杨墩水系开展水系连通、清淤疏浚等,促进水体循环;建设入库湿地,打造水杉涵养林生态沟、多级强化生物膜、营养盐集约式植物资源化等净化系统,修复并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恢复禁药鱼碑、桃源花溪等古迹标志,修复孙青闸、瓜桥闸等民国期间治水设施,依托黄郭治水、范蠡西施隐于蠡山等历史典故,建设历史人文节点,改造东河堰,修复盘溪古堰等,实现一堰一策、一堰一景,打造沿河景观文化长廊,实现以水造景;带动农旅、高端民宿、服务、钢琴等产业发展,打造生态牧场、钢琴众创园、生物育种基地、国际乡村未来社区等德清品牌,实现以水生金;以标准化、智慧化,全面提升河湖空间管控。

景宁畲族自治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典型工程。以水为纽带、以畲族文化为灵魂,以沙湾片区、城郊片等50条河道及5个湖塘为治理对象,开展农村水系治理130.2公里,支撑培育畲族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民宿经济等全域旅游产业和畲民传统种植、惠明禅茶等“景宁600”生态农业跨越发展,聚焦小流域山洪防御、美丽河湖建设等水系综合治理,推进森林公园、高标农田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打造极具畲情乡愁和生态诗韵的幸福河,构建“乐游水岸、畲味山间、仙隐云顶”立体生态经济版图,树立浙江省山区性河流治理示范样板,助推景宁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有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河道幸福码”,通过指标建立河道数字画像实现融河入码,以码管河,一码管河;在全国率先推出基于智能计算的县域水利数据大脑,打通从运行感知到智能决策的数据链,融合成熟水利数学模型与山区河道业务场景,为景宁水利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为国内县域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景宁样板。

六、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

(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初步匡算“十四五”中小河流规划的两大类项目,涉及620个具体项目,其中中小河流治理120个,农村水系整治500个。项目总投资739亿元,其中中小河流治理投资654亿元,农村水系治理投资70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388亿元,其中中小河流治理计划投资303亿元,农村水系治理投资70亿元;“十四五”期间目标完成投资302亿元,其中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投资232亿元,农村水系治理投资70亿元。

继续将中小河流投资作为水利投入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激励金融机构扩大水利信贷经费规模,积极盘活水利资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与用地需求分析

“十四五”期间,将中小河流建设项目纳入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成果空间信息平台,实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一张图”,并与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对接。在水安全保障规划基础上,建立中小河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协调机制,根据项目实施空间布局变化动态调整和优化空间信息。

初步匡算,“十四五”期间工程占地约6万亩(不含农村水系治理)。各县市水利部门进一步做好与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本着集约用地、功能保障、安全可靠的原则,合理安排工程空间布局,做好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在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分层次落图落地,增强项目可实施性。

(三)实施计划

依据“十四五”中小河流实施类项目库,“十四五”期间,中小河流项目初拟治理河长3357.8公里,计划投资302.7亿元。其中2021年初拟治理河长679.7公里,投资46.2亿元,2022年初拟治理河长761.5公里,投资54.3亿元,2023年初拟治理河长678.0公里,投资57.6亿元,2024年初拟治理河长653.2公里,投资67.3亿元,2025年初拟治理河长585.5公里,投资77.3亿元。农村水系整治计划每年完成100个乡镇,每年平均投资约14亿元。“十四五”期间中小河流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表6—1。

10.jpg

备注:各项目分年度投资详见附表2

(四)预期效益

(1)防洪保安全

“十四五”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治理河段现状防洪标准及河道行洪能力,全省达标率预计从77%提升至88%,预计有25个县城,137个产业园防洪保护能力提升。规划工程实施后可新增人口保护约783万人,新增耕地保护面积约513万亩,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群众的安居乐业,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做好扎实基础。

(2)生态美环境

建成自然岸坡长度2000公里,新增滨水绿道等亲水岸线长度约3500公里,工程实施后河道更流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沿岸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也将起到示范作用,为我省大花园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为植物的生长和鱼类等动物的栖息提供更优良的环境。

(3)文化显情怀

规划工程将结合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打造,新增滨水文化节点150余处,营造“隐陶朱故里享合村生仙”、“青史梅运古意梅溪”、“百里水岸显风情溯源钱江觅知音”等别具风貌的特色中小河流。通过河流与文化的相辅相成,擦亮浙江历史与现代相互结合、山水与诗情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的“诗画浙江”底色,进一步打响“诗画浙江”品牌。

(4)转型促发展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按照“美丽河湖+”理念建设,“十四五”期间预计建成美丽河湖300条(个),水美乡镇500个,幸福河湖试点县30个。将其串联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带动周边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精品民宿,增加旅游观光收入,实现生态富民。与此同时,通过改善河道面貌,吸引撬动民间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

七、环境影响

本规划以提升中小流域防洪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生态修复作为重要举措,以水岸同治作为根本之策,不断改善河流生态环境。规划推荐的各单项工程,通过具体设计,在满足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基本可消除各种不利影响。规划工程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自然景观等基本无不利影响。流域工程建设会涉及到占地和移民问题,可能会诱发一些社会问题;个别水利工程会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废水、废渣的排放以及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要高度重视规划工程建设可能对区域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强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提倡采用生态型治理措施,通过水系连通和湿地建设,结合周边绿地和林地建设,进行生态要素扩容,提升自然系统净化和自我修复能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尽量保持河流、岸线自然形态,并注意与城乡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二是统筹前期设计方案。规划项目多,分布广,基本为流域系统治理工程或其中部分工程,在方案设计中应系统分析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科学论证工程生态布局合理性,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减缓和补偿措施。对直接影响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重要目标的项目,优化调整项目布局和选址。

三是加强生态监测评估。加强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四是严格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监管,严格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环境监管,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是社会公益性项目,涉及到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环保、交通等多个相关部门。省级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加强规划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各级地方政府加强推进本规划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资金落实、政策处理等具体工作。加强有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和衔接,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密切合作,将规划转变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加强要素保障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补助支持;地方政府健全资金筹措方案,利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拓展河流治理投融资渠道。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的衔接,处理好重点中小河流建设项目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之间的关系,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需求。

(三)加强监测评估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开展中小河流建设年度绩效评价,根据规划评估情况,将列入规划实施类和储备类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综合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需求变化,经深入论证后提出规划调整意见,按程序动态调整。

(四)加强宣传监督

充分利用报刊新闻、社区宣传、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河流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加群众对规划工程实施的支持力度,认识到河流治理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阳光工程”、“民生工程”,发挥广大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系整治查看更多>河流治理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