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广场舞音乐声、高铁或城市轨道交通噪声、 邻里装修施工声……近年来,新型噪声源不断出现,室外活动噪声、室内噪声污染也日益多发、多样。
在近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修订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修改意见。
《草案》采纳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基层执法人员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针对当前噪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分类管理,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在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解决突出问题
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2018年对个别条款作出修正。20多年来,我国噪声污染防治的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污染区域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高铁、城市轨道等新型噪声源不断出现。环保热线举报平台中噪声投诉长期居高不下,位居各污染要素的第二位,仅次于大气污染。《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须修改完善。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虎城说,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宁和谐环境需要的务实举措,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此次法律修订拟删除原法名称中的“环境”二字,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为《噪声污染防治法》,这既是与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法律名称中突出要素管理的表述保持体例上的一致,又更加明确法律规范对象仅限于人为噪声。
实施分类管理
《草案》增加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象,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如交通运输噪声里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扩展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将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仅适用于城市市区的规定,修改扩展至农村地区。
长期以来,广场舞噪声扰民是让相关部门头疼的问题。《草案》将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列入法治范围。规定在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和时段等规定;规定新建居民住房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公示所销售住房受到的噪声影响及采取或者拟采取的措施,明确所销售住房共用设施设备位置和建筑隔声情况。
对于噪声未超标但扰民的问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李锐说,当前《草案》对噪声污染概念的界定不够全面,不能涵盖所有干扰他人生活的噪声污染情形。比如在类似于妇幼保健院和其他有静音要求的噪声敏感区域产生的声响,可能分贝未超过排放标准,但也会对他人生产生活造成干扰和不利影响,建议对噪声污染的概念进一步研究修改。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刘修文也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噪声污染的概念。比如说,一个区域内有多个噪声叠加排放,就单个声音而言并未超出相关标准,但区域内总体监测来看已经超标。建议《草案》对此类噪声污染加以考虑,并从统筹建设、合理布局等角度进行有效防治。
社会生活噪声在群众举报中占比较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白春礼建议,居民饲养的动物应当合理管理,避免夜间鸣叫扰民。对于流浪无主动物,可申请公安机关捕获,交由动物管理机构看管。
白春礼还建议,在居民住宅区因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事由鸣放鞭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事先与物业协调区域与时段,避免鸣放时间过长造成噪声污染。因当地风俗需要唱戏等发出声响的,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区域,不得干扰居民正常工作和休息。
此外,还有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对农村地区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支持农村地区加强噪声污染监测与防治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噪声污染防治水平。
明确法律责任
目前,除了生态环境部门以外,公安、工商、文化、住房与建设、铁路等部门也有整治噪声的职责。虽然多部门的监管往往力度更大,但也更容易出现管理中的空白地带。若监管主体不清晰、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最终权益受损的就是居民。
因此,让生态环境的问题归生态环境部门,让交通的问题归交通部门,将职责明确细分到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规范协调好各自的管理权限,成为噪声治理的一个重点。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草案》明确了法律责任,完善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加大了处罚力度,对排放噪声造成严重后果,被责令改正拒不执行的,规定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的强制措施。此外,还对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违法行为引入按日计罚等处罚手段。
在执法实践中,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工作往往涉及公安、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协调难度大等情况。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李钺锋建议,《草案》进一步健全执法联动机制的规定,加大执法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力度,形成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更大合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江苏省常熟市发布2023年度治理噪声异味污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专项行动住建领域子方案,详情如下:常熟市2023年度治理噪声异味污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专项行动住建领域子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常熟市2023年度治理噪声异味污染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市住房和城乡建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防治噪声污染,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6月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集《银川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公告,详情如下:银川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
为深入推进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推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持续改善本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提升噪声污染管控能力,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上海市2023年大气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要点》,详情如下:上海市2023年大气与噪声污染防治
为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修订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全文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2023年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批低噪声施工设备推荐工作的通知,第一批低噪声施工设备推荐范围为土方机械,具体包括压路机(振动、振荡)、压路机(非振动、非振荡)、履带式推土机、轮胎式装载机、轮胎式挖掘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
日前,北京市发布2022年第一批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表,本次拟推介项目共计155个、为五年来最高,总投资1456亿元、为五年来最高。目前已111个项目明确了拟引入社会资本的额度,共计745.6亿元、也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另有44个项目明确了引入社会资本意愿,具体额度待企业洽商确定。其中包括社
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2022年5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噪声法》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新发布的声导则坚持“统筹规划、源头防控、分类管理、社会共治、损害担责”原则,对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键步骤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强化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突出噪声源和规划控制,推动超标区域噪声整治,明确了监管、监测的相关要求。同时更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已
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噪声法”)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笔者梳理了新法的6个方面亮点,供大家进一步学习参考。亮点一明确噪声污染内涵,扩大法律适用范围首先,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明确“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
近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将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等15部门联合发布《贵州省“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重点任务:涵盖夯实管理基础、噪声源头管控、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减少交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治理、构建噪声监测体系7个方面,共29项具体任务,重点是加强工业、交通、建筑施工和社
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10月9日印发《泉州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我市“十四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详情如下:泉州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3—2025年)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普惠民生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银川市噪声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银川市噪声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基本掌握辖区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深入落实治污责任,逐步提高噪声治理水平,声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打造安静城市,形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等17部门编制了《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探索噪声扰民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途径,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开展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全区各地级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到2027年,全面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噪声污染防治体系进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银川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由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银川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
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齐齐哈尔市“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齐齐哈尔市“十四五”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8月17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上海市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宁静小区建设模式、指标体系、管理路径、职责分工和长效机制,营造全民行动、共创宁静环境的社会氛围,促进区域声环境质量改善,为全市推进宁静小区建设工作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8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噪声》,本标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排污许可证中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陕西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在全省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十四五”期间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建立各部门、各行业齐抓共管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逐级有效落实责任,建立噪声污染防治考核机制,分批次完成声环境功能区优化调整并逐步实现自动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7月31日,泰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近期目标:到2023年,全市噪声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聚焦突出噪声污染问题,切实处理化解一批群众集中投诉的噪声扰民信访件,全市声环境质量实现稳定达标。远期目标:到2
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2022年5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噪声法》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已
近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将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
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将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2021年9月7日下午,中国法学会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专家研讨会暨2021年第29期(总第230期)立法专家咨询会。会议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同志主持,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林丹、正高级工程师魏新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副主任刘海涛,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二级巡视员王炜,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二级巡视员李仕春,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李慎秋处长、贺佐琪主任科员等实务部门同志出席会议。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简称《噪声法》)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已于8月21日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至9月18日期间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北极星监测网获悉,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1年9月18日。
2020年高考临近,全国不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夜间禁止各类施工扰民,让广大考生静心备考,其中,北京市等一些地方还向社会公开了举报电话。其实,近一段时间以来,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公众噪声污染举报甚至超过了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今年5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颁布施行至今已二十余年,已难以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良好声环境的更高要求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现实需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一类项目,由全国人大环资委负责牵头起草并提请审议。按照立法规划要求,环资委成立了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