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可持续发展”相关结果约11000+

      来源:济南时报2021-07-26

      ,聚集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实现良性互补和可持续发展。...根据起步区建设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快建立完善建筑垃圾末端消纳处理体系。研究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激励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常态长效。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解读(交易篇)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7-24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在西部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亟需化挑战为机遇,因地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抢占新的低碳科技制高点,培育新一轮产业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化机制以较低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落实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2021-07-23

      从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这也有助于我国开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第二,高排放企业与绿色企业间的商业合作或将更为密切。...此后,更多的企业将要面临碳交易对运营成本增大的压力,但这也将倒逼企业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排放将碳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目的,最终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前景换取投资者的青睐。

      来源:新材料情报NMT2021-07-22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开创高效利用技术,以支撑煤炭的主体地位。如我国煤制液体燃料已进入规模化工业生产阶段,煤制油品质量高、使用领域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投融资模式解析(下)

      来源:现代咨询2021-07-22

      摘要:城市建筑垃圾具有环境危害性大、资源再利用价值高等特点,推进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投融资模式解析(上)

      来源:现代咨询2021-07-22

      摘要:城市建筑垃圾具有环境危害性大、资源再利用价值高等特点,推进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综合分析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依赖政府的主导和支持,导致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缺乏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的主观动力,从而造成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技术手段陈旧,行业发展滞后,最终难以满足新的国情下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对于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07-22

      1项目建设相符性分析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国家产业政策是引导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协调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厂址应选择在生态资源、文化遗址等敏感目标少的区”,此外,还应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相符,符合具体的技术规范要求,确保项目后期建设、运行的可持续

      国龙再生资源携手陶朗 打造食品级再生塑料新标杆

      来源:陶朗2021-07-22

      依靠废塑料回收-清洗-瓶片-造粒-产品-销售的循环再生闭环发展商业模式,国龙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一、全闭环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国龙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广西梧州进出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占地面积316.8亩。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2021-07-21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将有效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拉动环保设施投资和生态环境产品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促进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环境保护与节能,支持安全生产,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公益事业和照顾弱势群体等。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7-20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实现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涂装、包装印刷企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3)推进治污设施提升改造。...详情如下:西安市蓝天保卫战2021年工作方案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西安市空气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比学赶超促提升 创新争先谋<mark>发展</mark>——浙能锦江环境2021年半年度经营分析会顺利召开

      来源:浙能锦江环境2021-07-20

      五大理念促发展韦东良提出要以合规、创新、规模化、协同和循环五大发展理念有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合规发展,在守牢安全、环保、廉政底线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经营工作;二是创新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数字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抢抓技术迭代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三是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优势,有效降低投资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07-20

      发改环资〔2021〕13号)要求,有效提升全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解决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现制定本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印发《广西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来源:运城市人大常委会2021-07-20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21年7月16日运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马凯履新威立雅亚洲区董事长 加速实现生态转型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7-19

      我也很高兴能够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个快速的增长过程,并且为亚洲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的贡献。”那么,要如何帮助亚太地区加速成长,带威立雅走向一个新时代呢?...今年4月,威立雅原亚洲区董事长卡迈斯到龄退休,马凯履新上任,负责包括中国在内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18,400名员工)的全面业务管理和战略发展

      来源:人大重阳2021-07-19

      从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这也有助于我国开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第二,高排放企业与绿色企业间的商业合作或将更为密切。...此后,更多的企业将要面临碳交易对运营成本增大的压力,但这也将倒逼企业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排放将碳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目的,最终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前景换取投资者的青睐。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7-19

      co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cus)是我国未来减少co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业实现碳中和的终极手段。我国有多家单位开展了ccus技术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推广减排工艺 开发低碳技术 推进原料低碳化 推动多能源耦合 开展ccus研发在双碳目标下,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已成行业共识。

      来源:期货日报2021-07-1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建设一个价格有效、稳健运行、期现联动的全国碳市场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至关重要。...从欧盟碳市场的发展进程的来看,其运行之初就推出了碳期货产品,其交易量占碳市场交易规模的80%以上,为欧盟碳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双碳”背景下的低碳标杆:北控水务洛阳市瀍东污水处理厂

      来源:北控水务2021-07-16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迅速,衡量污水处理厂的标准也从单一技术标准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标准转变。...找到正确的技术和正确的技术路线,深度参与协同减排,是构建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双碳”目标下,低碳水厂的理念与北控水务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1-07-15

      、因地制宜、多元利用,积极培育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离田利用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稻主产区,早稻秸秆以腐熟还田培肥为主;晚稻秸秆以离田利用为主,重点培育发展秸秆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秸秆基质、原料加工利用和收集收储等产业主体;玉米主产区重点培育发展秸秆青贮饲料、

      院士专访 | 金涌:“碳中和”是中国转型的巨大驱动力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2021-07-15

      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该怎么走?金涌:咱们就说说碳中和,去年联合国大会上,有121个国家提出要2050年达到碳中和,这当然是对中国有压力的。...大部分资源我国能通过循环经济解决,这样的话,中国就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相应的,污染也减少了。《环境与生活》:通过您的介绍,我国对“双碳”目标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