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可持续燃料”相关结果1136
      将“碳中和”理念纳入投资框架—入门基础18问18答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021-04-06

      根据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以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估计,未来3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以上,甚至可能达到数百万亿元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一文了解CCUS技术如何助力碳中和

      来源:腾讯研究院2021-03-31

      1 / 技术要求(1)生物质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土地管理:生物量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获得资源,理想状况下这也会加强土壤中的碳固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化肥的使用。(2)地质:确认和管理安全的存储地点。...报告称,到2050年,欧洲经委会的国家既需要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80%以上减少到50%左右,又要实现负碳排放。

      权威发布 | 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

      来源:中国建材报2021-03-26

      一、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行业核算原则为保证二氧化碳核算数据来源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可核查性和可持续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明确,各缔约方均按国民经济行业核算本国生产和非生产部门温室气体排放...二、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建筑材料及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分为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碳酸盐原料分解)排放两部分。建筑材料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燃料品种见附录二。

      来源:秦朔朋友圈2021-03-22

      拉长来看,要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这一增速目标绝对不低,因此从现在开始可持续性将成为重点。...但是,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也提出,重型货车碳排放目前占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的40%-55%,仍缺乏商业化量产的电动化技术。整体交通运输领域仍是最难实现碳中和的领域之一。

      碳中和深度之三:从负排放技术中把握碳中和投资机会 CCUS或成<mark>可持续</mark>发展重要手段

      来源:安信证券环保公用研究2021-03-21

      作为一项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的新兴技术,ccus是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ccus:作为新兴技术引起重视,将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1-03-17

      微软的目标是通过可持续的商业实践和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商业实践。...生物质中的碳是自然生物碳循环的一部分,通过捕获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电厂排放的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不仅能减少大气中的碳,而且将清除大气中的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17

      舒印彪还强调,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从设备补贴、电价制度、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建立健全耦合发电市场,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燃料处理成本没人买单,‘煤电+生物质’发电自然也就难以落地。”

      《亚洲颠覆性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2020年技术与技术推动者汇编》

      来源:联创低碳湖南2021-03-16

      亚行专业顾问团队根据区域技术援助项目(ta9686-reg)中“可持续能源技术领域综合高影响力创新”:碳捕获、利用和封存可行性分析,编制了《亚洲颠覆性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2020年技术与技术推动者汇编...01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一)固体吸附剂技术固体吸附剂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创新工艺,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在持续式变温吸附流化床中将二氧化碳与烟气流分离,实现高效吸附、降低捕集成本。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1-03-12

      为全面提升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水平,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于2021年3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垃圾焚烧发电厂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垃圾焚烧电厂的炉排燃烧控制、环保排放控制、燃料仓管理与控制 、移动远程监控、生产报表、减少操作员 95%以上的手工操作。

      托普索将新建大规模SOEC电解池生产装置

      来源:丹麦托普索公司2021-03-11

      丹麦绿色燃料项目:丹麦公司组建的产业合作联盟,将在大哥本哈根地区建立绿氢产业。托普索将为此提供有关技术和专业知识,捕获二氧化碳并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甲醇和航煤。...“此次全新生产装置的建造,将成为托普索在向可持续能源过渡阶段中,朝着低碳未来迈进并发挥领导作用的坚实一步。我们相信,实现低碳未来的最可行途径之一,即是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燃料和化学品。

      碳中和投资框架、产业映射及垃圾焚烧量化评估

      来源:东吴环保公用研究2021-03-11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难题,碳中和是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碳中和旨在通过产消相抵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碳交易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一般有两个普遍的方法:1)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改善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最终目标是仅使用再生能源而非化石燃料,使碳的释放与吸收回地球的量达到平衡不增加;2)通过碳交易付钱给其它国家

      走进碳达峰碳中和 |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2021-03-11

      与行政指令、经济补贴等命令控制型政策相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明确排放主体的减排责任,是低成本、可持续的碳减排政策工具。...3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尝试新西兰自2008年起构建排放权交易机制(nz ets),并将林业部门、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部门纳入nz ets。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1-03-08

      三是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将给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带来颠覆性改变,需要兼顾减排目标实现、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重需求,亟需区域、行业和整体的系统优化集成提供支撑。...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与意大利马特艾基金会(feem)在2019年共同发布了针对各国到21世纪中叶脱碳的路径研究,梳理了电力、交通、建筑与工业的主要技术以及2025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3-07

      二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发电主要以火力机组为主,其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等化石类燃料为主,造成我国排放形势异常严峻,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来源:中国建材报2021-02-26

      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加速碳减排进程彰显出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在工业碳减排方面,发达国家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积极发展工业固废、生物质能和绿氢等替代燃料,取代煤油气作为高温低碳热源。第四,创新生产工艺,积极发展低碳原料,减少熟料用量,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戴晓虎等:碳中和背景下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发展方向思考

      来源:给水排水2021-02-25

      01 引言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重大挑战。...厌氧消化过程中加热能耗和搅拌电耗、脱水药剂,以及土地利用过程能源消耗等会造成能量源碳排放;厌氧消化过程逸散的少量沼气,以及土地利用过程释放的ch4和n2o等会造成逸散性温室气体排放;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替代化石燃料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2-22

      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新业态,将大力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未来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将会走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绿色低碳、自然循环、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1-02-20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为导向,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规范和指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2 工作目标及要求以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2060年前碳中和为总体目标,以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引导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目的,结合碳强度考核

      来源:成都市政协2021-02-20

      如何以“示范区”探索为机,探索更为科学的餐厨垃圾处理模式,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餐厨垃圾处理的“成都方案”将大有可为。...餐厨垃圾特别是废弃食用油脂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既可以避免废弃食用油脂重回餐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又可以转化成环保的绿色燃料应用到交通物流领域减少环境污染,是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手段之一。

      图解新政 |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优先获得电价补贴

      来源:生物质能观察2021-02-11

      《通知》指出,可再生能源取暖是完成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建设清洁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燃煤指标控制,煤炭消费尽早达峰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供暖具备替代散煤工业供热锅炉的条件,具备居民采暖可承受、可持续的经济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量连续稳步增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