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行业型和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2017-12-06 13:3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污染物水污染防治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2.8.7应列出标准中水污染物控制项目适用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其方法特性指标(适用范围、检出限、测定范围等)应满足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实施的需要。如标准中规定的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缺少相应的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应要求排放企业提出推荐的监测方法,经省级以上监测管理部门认可并备案。同时明确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实施后,应采用国家标准。

6.2.9达标判定要求

6.2.9.1手工监测达标判定。对应标准中的限值以及所列出的手工监测方法给出达标判定的方法,按照相关监测技术规范获取的监测结果超过排放浓度限值的,判定为排放超标。

6.2.9.2在线(自动)监测达标判定。对应标准中的限值以及所列出的在线(自动)监测方法给出达标判定的方法。

6.2.9.3限于目前数据基础薄弱,达标判定要求作为标准必备要素的规定自20□□年□□月□□日起实施,在此之前鼓励排放标准纳入此规定。

6.2.10实施与监督

6.2.10.1应规定标准实施与监督的主体和要求,通常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6.2.10.2

应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应遵守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6.2.11附录

6.2.11.1有必要对标准文本中相关内容做出解释说明或示例,或由于篇幅较长,为保持标准正文简洁而将规范性要求列于附录的,可以给出资料性附录和规范性附录,具体按HJ565中的规定执行。

7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工作程序与技术程序

7.1工作程序

7.1.1标准制定工作程序按《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环规科技〔2017〕1号)执行。地方级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还要符合地方有关要求。

7.1.2开题论证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见附录A。

7.2技术程序

7.2.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改善与管理需求分析、现行标准实施评估、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排放水平调研、技术评估与分类分级、综合决策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分析、达标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论证与确定等技术环节,标准制定技术流程图见图1。

7.2.2第一阶段为初步调查与制定标准编制技术方案。通过环境质量改善与管理需求分析、行业概况与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初步识别、现行标准评估与存在问题分析等工作,明确标准编制工作重点,制定标准编制技术方案,包括行业与水污染防治技术调研对象、内容与数据资料整理要点、技术评估指标与方法初步设计、综合决策分析要点与方法、标准主要论证内容与关键依据等。

7.2.3第二阶段为技术详细调研阶段。对行业基本情况、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进行详细调查,获取各个技术的具体信息,列出制定排放标准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清单及其对应的排放水平。

7.2.4第三阶段为技术分类分级评估与排放水平确定阶段。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技术清单中的技术进行评估。根据标准文本编制需求,对现有企业、新建企业以及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企业的直接、间接排放的有毒有害、一般水污染物分别评估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作为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

7.2.5第四阶段为综合决策分析与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论证及确定。综合决策分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分析、达标率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综合决策分析结果与排放控制要求双向反馈,至排放控制要求技术可达、经济可行、环境效益明显。

7.2.6第五阶段为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及技术研究报告编制阶段。

8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方法

8.1行业基本情况调查

8.1.1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电话调研、现场调查等方式,掌握行业国内外发展状况基本信息和发展趋势,了解污染源分布情况,掌握行业排放的主要水污染物类别和主要环境问题,查得或测算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具体内容参见附录A和附录B。

8.2行业主要生产工艺、水污染物产排污特征调查

8.2.1通过资料调研、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掌握行业各类污水的水污染物产排污环节、污染物产生的原因、产生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产生量、处理后排放浓度水平和排放量等特征。具体内容参见附录A和附录B。

8.2.2

调研范围应覆盖行业全部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品种,覆盖不同生产规模的代表性企业,调研覆盖的产能规模原则上占全国产能总量的50%以上(以分散的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的行业除外),调研原则上覆盖产能位于全国前五位(含)的地域区域。调研样本量及获取的数据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8.2.3调查新兴生产工艺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的变化。

8.3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调查

8.3.1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以及环境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参见附录A和附录B。

8.3.2从原料改进、工艺改进、污水循环利用、水污染物回收利用等方面调查列出行业现行清洁生产技术清单,分析其对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所起到的作用。

8.3.3从车间预处理及综合污水处理等方面调查列出行业现行水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清单,一般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及其组合处理等方法,按处理水平分为初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

8.3.4调研列出行业现行水环境管理制度措施清单,包括制定运行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生产设施运行记录报告、实时过程控制、设施维护管理制度等。

8.3.5调查掌握各个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具体信息,包括技术原理、适用条件、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跨介质影响、经济性、可操作性、工程实例等。其中,经济性主要指该污染防治技术的投资额及占总投资的比例,运行成本及占总成本的比例等。

8.3.6应充分参考借鉴应用各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成果。必要情况下,可以开展实测。实测方案应目标明确、科学可行,由专家论证通过后实施。

8.3.7根据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调查结果,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列出水污染防治技术清单。

8.3.8新兴的污染预防和处理技术的展望及应用前景研究。

8.4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调查

8.4.1调研掌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现行标准规定要求,并分析对本标准规定内容的影响,提出排放控制要求的建议;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水污染防治控制历程、理念与战略、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和制定依据,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具体内容参见附录A和附录B。

8.5水污染防治技术分类分级评估与相应排放水平确定

8.5.1明确分类分级技术评估框架。以水污染防治技术清单为评估对象,以筛选确定行业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分级)在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方式下(分类),对一般水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分类)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为评估目标,开展技术评估。

8.5.2建立技术评估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资源和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量、经成本、技术普及率等一级指标。末端治理技术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处理效果、稳定性、二次污染(跨介质污染)、经济成本、运行维护便易性等一级指标。编制组可自行在一级指标下设置多级评估指标,一般不超过四级。

8.5.3建立技术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分法、德尔菲法、经济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评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属性综合评估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法等)等。

8.5.4应充分参考借鉴应用各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成果。已有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可在其基础上分析指南发布至调研期间的技术发展变化,综合给出技术分类分级评估结果。

8.5.5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现有企业、新建企业、以及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企业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分别对应的水平为国内先进技术、国内领先技术和国际领先技术。根据技术调查实测结果,确定相应的排放限值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物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