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遏制污染下乡 终结“血铅事件”频发

2014-08-27 11:18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尹卫国关键词:污染下乡污染项目污染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媒体报道的湖南衡东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不久前有了检测数据,经对315名儿童筛查体检,其中82人血铅含量是健康标准值的两倍、8人血铅超标2.5倍、2人血铅超标4.5倍,这些儿童已安排服药或住院治疗,涉污企业已被责令关停彻查。

衡东儿童血铅超标是典型的污染下乡惹的祸,据当地村民反映,离村庄仅几百米的一家生产电锌和其他化工原料的美仑化工厂,未经环保处理的粉尘和废水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及地表水。

污染下乡危害村民健康,衡东案例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许多地方“血铅事件”频发,主要发生在农村,给村民带去的灾害不胜枚举,村民苦不堪言。

如今城市及市郊环保准入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污染企业和项目便装扮成“扶贫工程”,或打着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幌子到农村安营扎寨。污染企业下乡为何轻而易举、甚至一路“绿灯”?

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有四条:

一是农村环保门坎过低。《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一视同仁,并不因为工厂建在农村就降低要求,但少数地方认为农村不能与城市相比,环保要求太高引不来项目,故自降环境准入标准,使污染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二是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患有“引资饥渴症”、“政绩冲动症”,为发展地方经济“饥不择食”,层层下达招商指标,完不成任务的要问责,重压之下只要招来项目引入资金就是“英雄”,至于是否给当地环境带来危害,早被官员置于脑后,很多污染项目正是借政府“饥渴症”乘虚而入。

三是唯GDP至上,“催生”政府部门对污染企业态度暧昧、庇护。

四是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比较薄弱,对污染下乡缺乏警惕和抵制。

接二连三的铅污染事件不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且透支政府公信力。农民是中国社会最缺乏保障的弱势群体,污染下乡祸害农民不仅违法,也是最无道德的。农村土地、水源等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财富,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坚守农村生态这块净土时不我待。遏制污染下乡必须严守环保准入制。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准入制,而是少数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有法不依、人为降低农村环保门坎。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严肃执法,凡不符合环保准入的建设项目坚决一票否决。同时,对引进污染项目的决策者要依法问责。

原标题:遏制污染下乡 终结“血铅事件”频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下乡查看更多>污染项目查看更多>污染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