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贾康:创新中如何运用制度和技术实现经济转型

2016-07-24 09:25来源:全联环境商会关键词:环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联环境商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句话把这个用三个定义连在一起,落在改革上,推到第三句话,要以改革带动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要把供给侧各种各样的要素合在一起,形成全面和长远的系统工程。第三句话可以回应网上的议论,所谓中国现在要照搬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供给学派的主张,第三句话已经说清楚了,我们的视野要比供给学派宏大的多,总书记后来专门强调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形成的认识,说落到供给侧表述上和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我的理解所谓不是一回事并不是毫无关联,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供给学派里面的积极因素,那时候只是在市场经济相对成熟情况下,更强调以减税为主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

里根经济学更多地体现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的取向,中国在创新中,供给侧发力,现在要抓的是全面通盘的把握,而且这种全面把握,一定要从眼下推进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怎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再怎么对接整个中国的发展,需通盘把握。这样的系统工程和美国人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这个事情总书记也特别强调了,我们也有别于新自由主义的取向。

所谓改革要促进发展,第四句话强调的是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也不是全新的问题,是在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期间我们已经明确表达出来了,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强调可持续性,当然又是一脉相承,要解决不可持续性的问题,包括咱们讨论的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形成如此严重的制约,雾霾频频袭击我们京津冀,有的时候大半个中国,我们除了大气污染之外,水流污染等等这些污染,已经进一步推进到影响全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隐含着怎么样能够可持续发展,非常严峻的全面性挑战的问题。

要实现可持续性,第四句话直接联系到动力体系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是中国动力体系转型升级的问题,也是刘鹤主任在长三角、珠三角调研的时候已经给出口风的概念。我们在学理上分析,要很清晰的把过去需求管理强调的需求侧三架马车机制的局限性加以突破,一定要从需求侧看到动力产生以后怎么传导,怎么在传导中让它能够更合理地调用活力,能支持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体系,一定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整个动力体系的动力机制,以可持续的方式支持科学发展的问题。这种对动力体系完整认知和把握,要密切联系,我们要有自己新的认识。我们专门讨论怎么突破三架马车认识的局限性,保留它的结构化合理的逻辑,把这个逻辑一直展开到供给侧,一直走到对于整个问题的完整认知和把握。供给侧的五大要素,怎么样在各领风骚的认识前提下,在优化组合方面推陈出新。

最后一句话,所有的这些要求都落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上,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就是要解决邓小平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的理念,必然包含了怎么样从追赶到赶超后来居上超常规发展的过程,要把握好对接伟大民族复兴。三步走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这就是超常规发展,中国已经在工业革命以后明显落伍了,你要改变落后的状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踏步跟上时代,只有紧紧抓住可持续超常规发展战略,就是后来居上,赶超战略。赶超战略掌握不好可能出偏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可能出偏差,我们只拘泥于所谓的比较优势战略,那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现代化的过程的。

这种生产力整体跃升式的发展就表现出超常规,暗含我们各级政府设计自己的发展战略的时候,内涵的追求。到了地方政府层面,直言不讳,直接把超常规发展,弯道超车的发展,表述在区域发展战略里面。中国现在是波浪中,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能做的更快一些为什么不快一些。这种超常规发展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我们再也不可错失机遇。现在供给侧发力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延续这个过程,要使我们在新的阶段里的追求,增长速度虽然下降,但是要落在一个增长质量提升的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的平台上面,总体的发展仍然是超常规的,一个一个台阶往上整体跃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实现。

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成为战略方针是中央决策层谋定而后动的,我们努力给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设计的内容性非常广泛,我们强调必须突破主流经济学原来不对称,原来的局限性这些不足要认识到。结合到现实,一定要认识到中国要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动力体系做完整的把握,而寻求守正出奇,以治理创新打开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空间,反过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对制度供给的倒逼。供给侧的改革核心内涵一定要把握在市场化取向轨道攻坚克难,解放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上。

相关的很多分析,今天就没有时间展开了,比如说供给侧复杂的结构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过去需求管理,政府做到国家干预下总量型和反周期,似乎周围的职能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政府除了反周期之外,还必须在理论框架上,所谓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之下,对于现实生活中,提供出来的,有助于结构优化的政策问题,比如说环保生态这个视角上,明显需要政策供给,处理结构化的问题,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政府要在反周期之外,在结构优化和政策供给之外,针对实际生活里转轨提供出使市场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制度供给,这就是最难的。冲破利益固化藩篱,怎么使中国的改革在深水区啃硬骨头。

在我们形成完善供给侧环境和机制,激发微观主体的潜力和活力,在这个视角下谈一下和环境密切相关的中国基本国情制约形成的非常之局,以及怎样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非常之局的基本看法。五中全会之前,接到中财办命题报告,要提交我们的认识,当时的题目就是完善供给侧环境与机制激发微观主体潜力与活力。当时我们就意识到,中央决策层在供给侧方面的认识已经清晰形成了,需要我们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延伸阅读:

王毅: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原标题:贾康:创新中如何运用制度和技术实现经济转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全联环境商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