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十三五":垃圾问题 思路需从处理迈向管理

2016-11-02 10:44来源:自然之友关键词: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强制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伯驹表示:“十三五规划中,2014年底北京焚烧和填埋合计末端处理设施规模为17321吨/日,而预计到2020年底将增至26371吨/日,增幅达52%;而深圳焚烧和填埋合计末端处理设施规模则由2014年13625吨/日,增加到2020年的23925吨/日,增长率为75.6%。可以想象,若此规划得以实施,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末端处理设施对垃圾原料的巨大需求,未来几年垃圾管理部门非但不能想方设法推动垃圾分类,还可能被迫将原来已经分流出去的一部分可被利用的垃圾再混入最终进入末端处理设施的废物流。而这明显与今年6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征求意见的《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 精神和内容相悖。”

此外,张伯驹还提及:“十三五规划没有设置生活垃圾产生总量、末端处置总量以及相关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跟不上中央关于‘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政策步伐。生活垃圾在其产生和处理的全过程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当大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如果不对垃圾产生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必将逼近或突破生态红线,‘生态红线’理念理应指导垃圾管理规划的制定,很遗憾,现在的规划中没有体现”。

对此,环保组织建议:按照中央要求,将“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明确写入“十三五”垃圾管理发展规划,作为整个规划的指导原则,并将“有效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减轻末端处理压力,而且能够有效回收利用垃圾中的重要资源”的管理思路贯穿到规划制定的每一个环节。设立与“有效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直接对应的工作目标,作为倒逼分类工作最有力的政策工具。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宋国君教授团队2016年发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十三五”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建议》报告,制定“到十三五末期,省会和直辖市人均垃圾日清运量不超过0.65千克,其他地级市不超过0.8千克(2013年该指标的全国数值为1.11千克)”。

关注点三:垃圾焚烧总量快速增长,二次污染风险加大

“ ‘到2020 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这一焚烧目标,也是社会环保组织意见最大的焦点。该焚烧指标的设定,不仅与我国强制垃圾分类制度相背离,还与我国‘树立垃圾是资源和矿产的理念’ 部署要求相违背”。零废弃联盟负责人田倩如是说。田倩还进一步解释到:“我国多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青岛、深圳、海南)的焚烧比例甚至将超过70%。虽然垃圾焚烧发电过程能够回用一定的能源,可以算作是一种资源化处理技术,但相比以分类收集为前提的家庭厨余和园林垃圾生化处理、可回收物的材料回收利用,焚烧能源利用是一种低效且二次污染风险高的技术,不可作为优选。十三五规划将非焚烧的资源化和城市矿产利用技术的发展目标设置过低,或者根本没有提及。附表3显示,若规划得到落实,到2020年福建、深圳、广西、四川等12个地区将仅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混合垃圾处理技术路线;上海、浙江、宁波、天津、广东、重庆等33个地区其它处理设施所占比例也不会超过6%,而全国合计其它处理设施比例仅有4%,较十二五规划要达到的6%的目标不增反降”。

而关于焚烧比例过高的设定,长期研究二恶英污染防控的毛达也有进一步担忧,“据200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被列为‘优先控制的二恶英重点排放源’的生活垃圾焚烧行业2004年的二恶英排放总量为338克(毒性当量)。最近科研机构估算2013年该行业二恶英排放总量达到555克(毒性当量),说明即使污染控制技术显著提高,由于垃圾焚烧总量快速增长,二恶英排放总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仍得不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中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浓度已经逼近、甚至超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规定的上限。说明在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已经饱和的状态下,任何新增污染源都会增加公众健康风险。因而由必要对垃圾焚烧总量和相应的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而不是放任自流地任其无限制增长”。

长期关注垃圾焚烧厂的环保组织芜湖生态中心项目官员张静宁表示:“根据我们近5年对全国垃圾焚烧厂达标运行的持续追踪,历次全国垃圾处理的五年规划,包括此次十三五规划,始终将‘垃圾进入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同于无害化处理’,由此得出的所谓‘无害化处理率’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事实上,十三五规划中‘仅考虑两种无害化处理技术路线’——焚烧和填埋在过去五年中,频繁出现违法运营、排放超标、遭到周边公众强烈投诉的情况,这种条件下的垃圾处理显然不能被认为是‘无害化’的。2016年7月发布的《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第三期)》对浙江、福建两省垃圾焚烧厂2016年第一季度污染物排放调查发现,共31座通过各省市企业在线污染物监控信息平台,30座都有超标行为,而焚烧厂累计超标达到4682次。此次规划中‘运行监管’部分也缺乏量化目标和具体要求,也是一种倒退”。

原标题:"十三五":垃圾问题,思路需从处理迈向管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查看更多>垃圾强制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