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水环境系列五:滇池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2018-02-26 08:39来源:EBS公用环保研究作者:殷中枢关键词:滇池治理截污治污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 年滇池流域常住总人口约为 406.86 万人,约占昆明市总人口的 60%;流域 GDP 达到3168 亿元,约占昆明市  GDP的80%。因此,滇池流域承载着昆明市人口与经济。


1.3、追溯历史,人类活动加剧致滇池污染

20世纪60年代滇池水质较好,无论草海还是外海水质均为II类,  70年代为III类,而到了80年代,草海和外海开始被污染,水质分别为V类和IV类。滇池水污染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滇池处于最低凹地带,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加剧,工业、生活废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的农业污水,总体增加了污水数量,由于环保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较慢,环境容量已达到极限。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从50-60年代起,滇池流域的工业、城镇居民、农业体量均呈现快速增长。直接体现的就是用水量、耗水量的增加。

最先快速增长的农业:农业用水量自50-80年代持续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用水量较80年代下降了4.3%。据统计,农业平均农业灌溉回归水近1000-1200万m3,灌溉回归水带来了大量氮、磷入湖等面源污染,更加大了滇池水质治理的难度。


其次是工业增长:  1956-1984年为用水平稳增长期,年均增长率为4.96%;1985-1993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水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达17.4%,至1993年,用水量达到2.3亿m3。1993-2000年,随着生产工艺提高和节水技术推广,工业用水逐年下降,进入下降期,年均递减率为3.43%。工业废污水量的增大,主要贡献了80-90年代的滇池污染增量。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经处理达标的水质仅为V类水,直接入滇水体质量仍令人堪忧。


生活用水随城镇人口增加而加大:由于早期生活污水管网的不健全,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带来大量氮、磷等物质,导致城区主要排污河道污染严重。

进入21世纪,滇池流域GDP及人口仍然呈现快速发展。据统计,从1998年到2013年,滇池流域GDP从12.95亿元增长到2322亿元,增长约178倍;城镇人口数量从117万人增长到375万人,增长2.2倍;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29平方千米,增长1.6倍。

虽然滇池治理一直在强力推进,但是面对这样的人口及经济增长压力,治理难度可见一斑,这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滇池治理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2、滇池治理具指导性,借鉴意义广泛

2.1、二十年艰苦卓绝,滇池治理终见成效

污染问题显现后,从“七五”、“八五”国家逐渐开始重视,“九五”之后滇池的治理纳入“三河”、“三湖”重点整治名单,将治理措施、投资计划及考核体系纳入顶层规划文件中。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经过近20多年的不懈努力,滇池水污染防治成效逐步显现,营养状态已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


延伸阅读:

水环境系列(一):“河长制+PPP”将提速水环境市场

水环境系列二:技术与商业模式双轮驱动水环境治理

水环境系列三:ABS助力PPP开启环保资产管理时代

水环境系列四:水环境板块向低融资成本公司集中

原标题:水环境系列五:滇池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滇池治理查看更多>截污治污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