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中国水业改革20年:那些激荡变革中的闪亮浪花

2018-03-08 08:49来源:中国水网作者:李艳茹关键词:水业市场水业改革水业市场化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0年改革开放时代巨变,20年水业市场化改革格局变迁……2018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值此水业改革20周年之际,中国水网与各位一同回顾20年激荡变革中的闪亮浪花。望来路,思得失,启新程。我们还期待在4月2-3日与您相聚2018水业战略论坛,一起见证变革,透析新时代环保改革全貌,贯通产业生态未来,将改革进行到底!本文中国水网特别策划以“中国水业改革二十年”为主题的系列选题的第二篇,欢迎关注。

今年是2018年,是十九大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水业市场化改革20年,是环保政策落实年,也是决胜全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

在此之外,2018年还有着更多的含义:

距离创业板设立、技术型企业接通资本近10年;距离中科成并入北控水务已10年;

距离水业市场化改革(2002年《关于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已过去15年;

距离城市供水产业化变革(1998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已20年;

距离桑德集团成立已25年;距离金州环境进入中国市场已30年;

距离得利满(苏伊士旗下)进入中国环保市场,已有40余年。

回首来路,可以看到,政府和企业共同探索、不断推进,织就了中国城市水业市场化层层深化、推陈出新的发展脉络。值此水业改革20周年之际,中国水网与各位一同回顾20年激荡变革中的闪亮浪花。望来路,思得失,启新程。

第一阶段

1998-2001年

技术拉动,外资涌动,摸着石头过河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水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角。在此情况下,中国水业呈现出建设滞后、不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等弊端;政府也逐渐没有能力满足城市水务行业巨大的投资需求。

1998年9月实施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引发了城市水业深刻而长远的变革。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水业开始以大量的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为代表的探索过程,首次将触角探进了城市水业的产权领域。政府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投资环节逐步从政府转移到了企业。

在此过程中,项目的实际业主缺位,设计院代替业主,不仅左右着技术和设备的选择,也代表着城市水务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时期的城市水务产业属于技术引导型产业,业内讨论的核心话题几乎都在技术上。

早早布局中国水业市场的外资企业成为了市场主力。由于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已有多年治理历史,国际上已积累了不少可用技术及典型案例。这些环保技术随着外资涌入中国市场,为初期的环境治理贡献了大量经验及思考。威立雅水务(2002年前称威望迪)、苏伊士水务(包括旗下中法水务)、柏林水务、泰晤士水务四大水务公司举起市场大旗,最早的一波本土企业——晓清环保、桑德集团、首创股份、天津创业环保、国祯环保等开始积聚力量。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一批水业经典项目:

成都第六水厂B厂项目:该项目是我国首个供水BOT项目。1997年,成都市政府推出成都第六水厂B厂项目,一则引入资金,解决基建的资金短缺问题,二则借此引入国际技术和管理,提高供水效率和质量。1998年7月,政府与中标的法国威立雅水务和丸红株式会社联合体草签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和相关附件,特许期为特许经营协议正式生效日起18年。2017年8月,该项目合作期满,项目公司成都通用-丸红供水公司将该项目正式移交给成都市兴蓉集团。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BOT项目:2000年9月,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为建设和经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出资3158万元人民币,组建中外合作企业--北京金源经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十几家投标单位参与竞标的过程后,北京建工金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标,获得建设项目的总承包权。2001年3月,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当年10月底竣工。并于同年12月通过北京市市政质量监督站验收。

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BOT项目:1999年,桑德提出了“中华碧水计划”,力导BOT运作模式,肖家河污水处理厂便是桑德“中华碧水计划”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污水厂建成于2002年,2003年1月完成竣工验收并开始投入使用。2013年11月,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开始提标升级改造,将日处理规模由2万吨提高到8万吨,改造后出水水质提高到北京市地方标准的B标准。

第二阶段

2002-2009年

资本拉动,市场化改革进行时

2002年底,建设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城市水业改革与推荐市场化为主要方向。以招商引资为起点,逐步规范扩大市场准入,打破区域的行业的垄断。该文件终结了多年来市政公用设施是否能够进行市场化的争论。之后,中国城市水业改革进入市场化元年。2003年之后,作为城市水业运营服务主管部门的住建部,开始重视并强调效率问题。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2004年成为水业的产权改革年:水价改革政策、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发布;2005年成为水业改革的监管年:水业的市场监管真正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以投资和建设为主导的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在水业市场化改革浪潮中,仅靠原有以各级政府为单一主体的投资支撑逐渐不堪重负,大量的金融资本也在寻找出口。2003年展开的针对传统城市水业企业的产权改革,理清了政府与企业在城市水业方面的资产关系,也为社会资本对传统企业的产权收购扫清了障碍。社会资本开始通过首创股份为代表的众多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涉足水业。尤其在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更加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

企业层面,规则的调整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四分天下的格局初现:以威立雅和中法水务为代表的外资国际水务投资集团,在华战略开始出现分化;以首创股份、中环保水务为代表的资本型企业,投资战略更加清晰;以深圳水务、北京城市排水集团为代表的传统水务企业,开始谋求异地增长;以金州控股、清华同方水务、桑德集团、安徽国祯为代表的环保工程企业,完成与资本市场的链接。

这一阶段,环境产业有着诸多节点性事件出现,部分如下:

2002年,威立雅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7亿资产,以20亿成交。开创城市水业溢价收购的先河。该项目合作期限为50年,收购时仅运行两年半。

2002年,首创股份出资9000万元与马鞍山自来水公司合资成立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拥有45万吨/日的制水能力。该项目代表了首创战略转型后确定的主导投资模式。

2003年,桑德集团通过收购控股ST原宜,以“国投资源”(2005年更名为合加资源)借壳上市,并以BOT形式与九个市区签订污水处理合同。

2003年,威立雅与深圳水务集团签署了一份为期50年的市政外包服务合同。次年,深圳水务集团向威立雅水务和首创股份联合出让45%的股权。

2007年,威立雅水务出资17.1亿元溢价收购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

2007年,金州环境拿下15个水务项目,业绩大幅提升。

2008年,北控水务出资13.71亿港元收购中科成88.4%的股权,引入混合所有制。

2009年,创业板正式设立,为技术型企业打开资本通道。

第三阶段

2010-2013年

环保入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资本时代加速

这一时期是“十一五”收官与“十二五”的开局阶段。如同宏观经济一样,金融危机余波渐去,受节能减排、投资拉动、水价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水业出现新气象。

2010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选择节能环保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推动下,环境服务业概念引导行业进行全新发展模式探索。服务均等性扩展了水业服务的范围,城市水业的新增市场正在快速向城镇扩展。“十二五”期间,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控制需求及成本管控需求,让提标改造、精细化运营成为行业重点,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精细化需求也被提上日程。整体来看,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扩张、上市融资成为水业市场的关键词。大资本时代加速:更多企业认识到资本的力量,开始重视资本对接。环境实业家开始接受金融洗礼,资本市场快速放大了企业间的发展差距,如北控水务借助投资策略稳定行业王者地位,碧水源的快速发展让产业侧目。

更多知名环保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中小型公司也大都引入战略投资者;传统水务公司改制问题提上日程;大型水务集团不断扩张;央企也纷纷将触角深入水务领域。市场表现上,以威立雅、中法水务为代表的外资水务巨头,在市场中依然蛰伏着;以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凭借资本、市场规模等多重优势,依然引领着水业市场的发展方向,通过并购/收购进行着产业链的扩张;以桑德集团、国祯环保为代表的民营私企,融资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成长所必备;以中持环保、博天环境为代表的中、小环保企业,战略转型、业务模式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原标题:中国水业改革20年:那些激荡变革中的闪亮浪花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业市场查看更多>水业改革查看更多>水业市场化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