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工业中利用催化技术的生产过程日益增多,为适应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产品品种多、制造技术进步、生产规模和产值与日俱增的催化剂工业。
一、萌芽时期
催化剂工业发展史与工业催化过程的开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1740年英国医生J.沃德在伦敦附近建立了一座燃烧硫磺和硝石制硫酸的工厂,接着,1746年英国J.罗巴克建立了铅室反应器,生产过程中由硝石产生的氧化氮实际上是一种气态的催化剂,这是利用催化技术从事工业规模生产的开端。1831年P.菲利普斯获得二氧化硫在铂上氧化成三氧化硫的英国专利。19世纪60年代,开发了用氯化铜为催化剂使氯化氢进行氧化以制取氯气的迪肯过程。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立了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并制造所需的铂催化剂,这是固体工业催化剂的先驱。铂是第一个工业催化剂,现在铂仍然是许多重要工业催化剂中的催化活性组分。19世纪,催化剂工业的产品品种少,都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由于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自工业催化剂问世以来,其制造方法就被视为秘密。
二、奠基时期(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内,制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成分由金属扩大到氧化物,液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规模扩大。制造者开始利用较为复杂的配方来开发和改善催化剂,并运用高度分散可提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设计出有关的制造技术,例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取法等,成为现代催化剂工业中的基础技术。催化剂载体的作用及其选择也受到重视,选用的载体包括硅藻土、浮石、硅胶、氧化铝等。为了适应于大型固定床反应器的要求,在生产工艺中出现了成型技术,已有条状和锭状催化剂投入使用。这一时期已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但品种较为单一,除自产自用外,某些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同时,工业实践的发展推动了催化理论的进展。1925年H.S.泰勒提出活性中心理论,这对以后制造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金属催化剂
20世纪初,在英国和德国建立了以镍为催化剂的油脂加氢制取硬化油的工厂,1913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用磁铁矿为原料,经热熔法并加入助剂以生产铁系氨合成催化剂。1923年F.费歇尔以钴为催化剂,从一氧化碳加氢制烃取得成功。1925年,美国M.雷尼获得制造骨架镍催化剂的专利并投入生产。
这是一种从Ni-Si合金用碱浸去硅而得的骨架镍。1926年,法本公司用铁、锡、钼等金属为催化剂,从煤和焦油经高压加氢液化生产液体燃料,这种方法称柏吉斯法。该阶段奠定了制造金属催化剂的基础技术,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盐类的还原技术和合金的部分萃取技术等,催化剂的材质也从铂扩大到铁、钴、镍等较便宜的金属。
2、氧化物催化剂
鉴于19世纪开发的二氧化硫氧化用的铂催化剂易被原料气中的砷所毒化,出现了两种催化剂配合使用的工艺。德国曼海姆装置中第一段采用活性较低的氧化铁为催化剂,剩余的二氧化硫再用铂催化剂进行第二段转化。这一阶段,开发了抗毒能力高的负载型钒氧化物催化剂,并于1913年在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用于新型接触法硫酸厂,其寿命可达几年至十年之久。20年代以后,钒氧化物催化剂迅速取代原有的铂催化剂,并成为大宗的商品催化剂。制硫酸催化剂的这一变革,为氧化物催化剂开辟了广阔前景。
3、液态催化剂
1919年美国新泽西标准油公司开发以硫酸为催化剂从丙烯水合制异丙醇的工业过程,1920年建厂,至193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又建成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工厂。这类液态催化剂均为简单的化学品。
三、大发展时期(20世纪30~60年代)
此阶段工业催化剂生产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对战略物资的需要,燃料工业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而且相互促进,新的催化过程不断出现,相应地催化剂工业也得以迅速发展。首先由于对液体燃料的大量需要,石油炼制工业中催化剂用量很大,促进了催化剂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移动床和流化床反应器的兴起,促进催化剂工业创立了新的成型方法,包括小球、微球的生产技术。同时,由于生产合成材料及其单体的过程陆续出现,工业催化剂的品种迅速增多。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生产和销售工业催化剂的大型工厂,有些工厂已开始多品种生产。
1、工业催化剂生产规模的扩大
这一时期曾对合成燃料和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继柏吉斯过程之后,1933年,在德国,鲁尔化学公司利用费歇尔的研究成果建立以煤为原料从合成气制烃的工厂,并生产所需的钴负载型催化剂,以硅藻土为载体,该制烃工业生产过程称费歇尔-托罗普施过程,简称费托合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大规模采用,40年代又在南非建厂。1936年E.J.胡德利开发成功经过酸处理的膨润土催化剂,用于固定床石油催化裂化过程,生产辛烷值为80的汽油,这是现代石油炼制工业的重大成就。1942年美国格雷斯公司戴维森化学分部推出用于流化床的微球形合成硅铝裂化催化剂,不久即成为催化剂工业中产量最大的品种。
2、工业催化剂品种增加
首先开发了以煤为资源经乙炔制化学品所需的多种催化剂,其中制合成橡胶所需的催化剂开发最早。1931~1932年从乙炔合成橡胶单体2-氯-1,3-丁二烯的技术开发中,用氯化亚铜催化剂从乙炔生产乙烯基乙炔,40年代,以锂、铝及过氧化物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的工业相继出现,这些反应均为液相反应。为了获得有关的单体,也出现了许多固体催化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用丁烷脱氢制丁二烯的Cr-Al-O催化剂,4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同一时期开发了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用的氧化铁系催化剂。聚酰胺纤维(尼龙66)的生产路线,在30年代下半期建立后,为了获得大量的单体,40年代生产出苯加氢制环己烷用的固体镍催化剂,并开发环己烷液相氧化制环己酮(醇)用的钴系催化剂。在这一时期还开发了烯烃的羰基合成用的钴系络合催化剂。
在此阶段固体酸催化剂的生产和使用促进了固体酸催化剂理论的发展。为获得生产梯恩梯炸药的芳烃原料,1939年美国标准油公司开发了临氢重整技术,并生产所需的氧化铂-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铝催化剂。1949年美国环球油品公司开发长周期运转半再生式的固定床作业的铂重整技术,生产含铂和氧化铝的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中,氧化铝不仅作为载体,也是作为活性组分之一的固体酸,为第一个重要的双功能催化剂。
50年代由于丰富的中东石油资源的开发,油价低廉,石油化工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在催化剂工业中逐渐形成几个重要的产品系列,即石油炼制催化剂、石油化工催化剂和以氨合成为中心的无机化工催化剂。在催化剂生产上配方越来越复杂,这些催化剂包括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制成的聚合用催化剂,为谋求高选择性而制作的多组元氧化物催化剂,高选择性的加氢催化剂,以及结构规整的分子筛催化剂等。由于化工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催化剂产品品种迅速增多的局面。
3、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生产
过去所用的均相催化剂多数为酸、碱或简单的金属盐。1953年联邦德国K.齐格勒开发常压下使乙烯聚合的催化剂(C2H5)3Al-TiCl4,1955年投入使用;1954年意大利G.纳塔开发(C2H5)3Al-TiCl3体系用于丙烯等规聚合,1957年在意大利建厂投入使用。自从这一组成复杂的均相催化剂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催化剂工业中开始生产某些有机金属化合物。目前,催化剂工业中,聚合用催化剂已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4、选择性氧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发展
选择性氧化是获得有机化学品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已开发的氧化钒和氧化钼催化剂,选择性都不够理想,于是大力开发适于大规模生产用的高选择性氧化催化剂。1960年俄亥俄标准油公司开发的丙烯氨化氧化合成丙烯腈工业过程投产,使用复杂的铋-钼-磷-氧/二氧化硅催化剂,后来发展成为含铋、钼、磷、铁、钴、镍、钾7种金属组元的氧化物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催化剂。60年代还开发了用于丁烯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的钒-磷-氧催化剂,用于邻二甲苯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的钒-钛-氧催化剂,乙烯氧氯化用的氯化铜催化剂等,均属固体负载型催化剂。在生产方法上,由于浸渍法的广泛使用,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载体也成为该工业的重要内容,包括不同牌号的氧化铝、硅胶及某些低比表面积载体。由于流化床反应技术从石油炼制业移植到化工生产,现代催化剂厂也开始用喷雾干燥技术生产微球型化工催化剂。在均相催化选择性氧化中最重要的成就是1960年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的大型装置投产,用氯化钯-氧化铜催化剂制乙醛的这一方法称瓦克法。
5、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改进
为了发展石油化工,出现大量用于石油裂解馏分加氢精制的催化剂,其中不少是以前一时期的金属加氢催化剂为基础予以改进而成的。此外,还开发了裂解汽油加氢脱二烯烃用的镍-硫催化剂和钴-钼-硫催化剂,以及烃液相低温加氢脱除炔和二烯烃的钯催化剂。
6、分子筛催化剂的崛起
50年代中期,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首先生产X-型和Y-型分子筛,它们是具有均一孔径的结晶性硅铝酸盐,其孔径为分子尺寸数量级,可以筛分分子。1960年用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分子筛,增强了结构稳定性。1962年石油裂化用的小球分子筛催化剂在移动床中投入使用,1964年XZ-15微球分子筛在流化床中使用,将石油炼制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自分子筛出现后,1964年联合石油公司与埃索标准油公司推出载金属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利用分子筛的形状选择性,继60年代在炼油工业中取得的成就,70年代以后在化学工业中开发了许多以分子筛催化剂为基础的重要催化过程。在此时期,石油炼制工业催化剂的另一成就是1967年出现的铂-铼/氧化铝双金属重整催化剂。
7、大型合成氨催化剂系列的形成
60年代起合成氨工业中由烃类制氢的原料由煤转向石脑油和天然气。1962年美国凯洛格公司与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ICI)分别开发了用碱或碱土金属助催化的负载型镍催化剂,可在加压条件下作业(3.3MPa)而不致结炭,这样有利于大型氨厂的节能。烃类蒸汽转换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高温变换催化剂、低温变换催化剂、氨合成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等构成了合成氨厂的系列催化剂。
四、更新换代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在这一阶段,高效率的络合催化剂相继问世;为了节能而发展了低压作业的催化剂;固体催化剂的造型渐趋多样化;出现了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开始大规模生产环境保护催化剂;生物催化剂受到重视。各大型催化剂生产企业纷纷加强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力量,以适应催化剂更新换代周期日益缩短的趋势,力争领先,并加强对用户的指导性服务,出现了经营催化剂的跨国公司。重要特点是:
1、高效络合催化剂的出现
60年代,曾用钴络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甲醇羰基化制醋酸的过程,但操作压力很高,而且选择性不好。1970年左右出现了孟山都公司开发的低压法甲醇羰基化过程,使用选择性很高的铑络合物催化剂。后来又开发了膦配位基改性的铑络合物催化剂,用于从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这种催化剂与原有的钴络合物催化剂比较,具有很高的正构醛选择性,而且操作压力低,1975年以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大规模使用。利用铑络合物催化剂。从α-氨基丙烯酸加氢制手性氨基酸的过程,在70年代出现。这些催化剂均用于均相催化系统。继铂和钯之后,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铑成为用于催化剂工业的又一贵金属元素,在碳一化学发展中,铑催化剂将有重要意义。一氧化碳与氢直接合成乙二醇所用的铑络合物催化剂正在开发。络合催化剂的另一重大进展是70年代开发的高效烯烃聚合催化剂,这是由四氯化钛-烷基铝体系负载在氯化镁载体上形成的负载型络合催化剂,其效率极高,一克钛可生产数十至近百万克聚合物,因此不必从产物中分离催化剂,可节约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2、固体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1966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用铜-锌-铝-氧催化剂代替了以往高压法中用的锌-铬-铝-氧催化剂,使过程压力从24~30MPa降至5~10MPa,可适应当代烃类蒸汽转化制氢流程的压力范围,达到节能的目的。这种催化剂在70年代投入使用。为了达到提高生产负荷、节约能量的目标,70年代以来固体催化剂造型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诸如加氢精制中用的三叶形、四叶形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用的蜂窝状催化剂,以及合成氨用的球状、轮辐状催化剂。对于催化活性组分在催化剂中的分布也有一些新的设计,例如裂解汽油一段加氢精制用的钯/氧化铝催化剂,使活性组分集中分布在近外表层。
3、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继石油炼制催化剂之后,分子筛催化剂也成为石油化工催化剂的重要品种。70年代初期,出现了用于二甲苯异构化的分子筛催化剂,代替以往的铂/氧化铝;开发了甲苯歧化用的丝光沸石(M-分子筛)催化剂。1974年莫比尔石油公司开发了ZSM-5型分子筛,用于择形重整,可使正烷烃裂化而不影响芳烃。70年代末期开发了用于苯烷基化制乙苯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取代以往的三氯化铝。80年代初,开发了从甲醇合成汽油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开发资源、发展碳一化学中,分子筛催化剂将有重要作用。
4、环境保护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1975年美国杜邦公司生产汽车排气净化催化剂,采用的是铂催化剂,铂用量巨大,1979年占美国用铂总量的57%,达23.33t(750000金衡盎司)。目前,环保催化剂与化工催化剂(包括合成材料、有机合成和合成氨等生产过程中用的催化剂)和石油炼制催化剂并列为催化剂工业中的三大领域。
5、生物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使用生化方法的过程增多。60年代中期,酶固定化的技术进展迅速。1969年,用于拆分乙酰基-DL-氨基酸的固定化酶投入使用。70年代以后,制成了多种大规模应用的固定化酶。1973年制成生产高果糖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不久即大规模使用。1985年,丙烯腈水解酶投入工业使用。生物催化剂的发展将引起化学工业生产的巨大变化。
此外,还发展用于能源工业的催化剂,例如燃料电池中用铂载在碳或镍上作催化剂,以促进氢与氧的化合。
五、中国工业催化剂的发展
第一个催化剂生产车间是永利铔厂触媒部,1959年改名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催化剂厂。于1950年开始生产AI型合成氨催化剂、C-2型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和用于二氧化硫氧化的Ⅵ型钒催化剂,以后逐步配齐了合成氨工业所需各种催化剂的生产。8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天然气及轻油蒸汽转化的负载型镍催化剂。至1984年已有40多个单位生产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用的催化剂。
为发展燃料化工,50年代初期,石油三厂开始生产页岩油加氢用的硫化钼-白土、硫化钨-活性炭、硫化钨-白土及纯硫化钨、硫化钼催化剂。石油六厂开始生产费托合成用的钴系催化剂,1960年起生产叠合用的磷酸-硅藻土催化剂。60年代初期,中国开发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开始发展石油炼制催化剂的工业生产。当时,石油裂化催化剂最先在兰州炼油厂生产,1964年小球硅铝催化剂厂建成投产。7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稀土-X型分子筛和稀土-Y型分子筛。70年代末在长岭炼油厂催化剂厂,开始生产共胶法硅铝载体稀土-Y型分子筛,以后在齐鲁石化公司催化剂厂开始生产高堆比、耐磨半合成稀土-Y型分子筛。60年代起中国即开始发展重整催化剂,60年代中期石油三厂开始生产铂催化剂,70年代先后生产出双金属铂-铼催化剂及多金属重整催化剂。在加氢精制方面,60年代石油三厂开始生产钼-钴及钼-镍重整预加氢催化剂。70年代开始生产钼-钴-镍低压预加氢催化剂,80年代开始生产三叶形的加氢精制催化剂。
为发展有机化学工业,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制造乙苯脱氢用的铁系催化剂,乙炔加氯化氢制氯乙烯的氯化汞/活性炭催化剂,流化床中萘氧化制苯酐用的氧化钒催化剂,以及加氢用的骨架镍催化剂等。60年代中期为适应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的需要,新生产的催化剂品种迅速增多,至80年代已生产多种精制烯烃的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并开始生产丙烯氨化氧化用的微球型氧化物催化剂,乙烯与醋酸氧化制醋酸乙烯酯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高效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治理工业废气的蜂窝状催化剂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箴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每一家环保企业坚定不移地为美好环境贡献力量。北京迪诺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深耕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企业之一,始终秉持“提供洁净空气,共享健康生活”的初心,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服务为核心,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五批),确定了107家企业为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其中包括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除尘过滤材料、SCR脱硝催化剂、山东金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节能环保装备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
9月22日,第五届工业烟气深度治理高峰论坛暨“北极星杯”2023烟气治理影响力企业评选颁奖典礼在石家庄世纪大饭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内环保行业垂直北极星环保网主办,众多行业专家,烟气治理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本次高峰论坛围绕“十四五”中后期工业烟气深度治理的经验总结、产业现状、
2023年度河北省邯郸市产城教融和高质量发展大会于3月7日在邯郸冀南新区职教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威达蓝海总经理范学松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荣获了大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会议上,邯郸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邯郸冀南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学军发表了讲话。他表示,今天隆重召开新区产
华润守正电子招标平台发布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4炉脱硝蜂窝式催化剂采购招标公告,计划采购蜂窝式脱硝催化剂20孔,157.1立方米。华润守正招标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华润电力中部片区2023年度第5批招标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4炉脱硝蜂窝式催化剂采购进行公开招标。一、项目基本情况招标
1硝酸工业NOx排放现状硝酸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目前国内外主导的硝酸生产工艺为双加压法,其结合了高吸收压力、低吸收温度的优点,具有氨转化率高、NO2吸收率高、尾气中NOx排放浓度低等优势。硝酸生产时需用水或稀硝酸吸收NO2,该过程生成大量NO,经多次氧化吸收后,仍有部分NOx随尾气排放(
一、玻璃工业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建设日趋成熟、城镇化脚步加快,房地产、汽车、现代电子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玻璃产品的需求,拓宽了玻璃产品应用范围,促进了玻璃工业整体发展。玻璃工业主要分为平板玻璃、电子玻璃、日用玻璃和其他玻璃制造。平板玻璃规模最大,主要用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已经能够使用微量的液态铂在低温下产生廉价和高效的化学反应,为关键行业的大幅减排开辟了一条途径。当与液态镓结合使用时,所需的铂金量足够小,足以显着扩大地球上这种贵重金属的储量,同时可能为CO2减排,化肥生产中的氨合成和绿色燃料电池的制造以及化学工业中的许多其他可能应
近日,石科院自主研发的节能型蒸汽重整制氢RSR系列催化剂在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40,000Nm3/h制氢装置成功实现首次工业应用,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纯度99.9%的合格氢气产品并与厂区氢气管网完成并网,标志着石科院在制氢领域获得新突破。01.瞄准低碳制氢技术能源清洁化是国家重大能源发展要求之一,而加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VOCs处理设施活性炭和催化剂更换服务公开招标公告。详情如下: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VOCs处理设施活性炭和催化剂更换服务公开招标公告项目概况厦门金龙联合VOCs处理设施活性炭和催化剂更换服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建省厦门
3月18日迪诺斯环保发布公告,孔红军因身体原因而提出辞任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自2022年3月18日起生效。孔先生于辞任上述职位后,将担任公司工业催化剂产品的总技术顾问。
被业界誉为亚洲旗舰环保展的第24届中国环博会于4月19日-21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20余个国家的超2400家环保行业领先企业展出全球环境污染治理前沿理念与技术,环保“硬科技”“黑科技”更是层出不穷。德州新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景环境)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参展本届亚洲环保盛宴,
“双碳目标”下,如何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将CO2定向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能源与材料,可以缓解环境问题。将CO2定向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能源与材料,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并减缓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CO2转化过程中,催化剂是转化过程的决定因素之一。CO2催化转化技术的发展同
光催化技术能有效降解许多污染物,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目前,大多数光催化剂以粉体形式应用,使用后需要繁琐的分离操作才能实现光催化剂的再利用。将光催化剂固定到具有宏观尺寸的水凝胶上能易于催化剂的重复利用,而且催化剂可稳定地分散在凝胶的三维网络中;同时,凝胶具有的良好吸附能力还可与光催化实现协同作用,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提升水中污染物光催化和吸附的去除效率,促进凝胶内的物质传递非常必要。因此,制备具有贯通大孔结构的固定光催化剂凝胶以加快凝胶内污染物的传质速率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我国大气污染得到了遏制,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然而,大气污染状况依然严峻,细颗粒物PM2.5仍然是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随着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不断稳步发展,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烟气治理企业,将打赢蓝天保卫战视为己任。为此,作为行业门户网站的北极星环保网
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存环境,其中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在化工废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光催化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供相关的废水处理人员参考。1、光催化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光催化技术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相应的研究
VOCs废气污染,涉及到的行业众多,包括石油化工、制药、涂装、印刷等。工业有机废气的种类极其繁多,目前已鉴定出的有300多种,常见的有烃类(烷烃、烯烃和芳烃)、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腈(氰)类等有机化合物,其中工业排放量最大的物质为三苯类(苯、甲苯、二甲苯)和卤代烃类,三苯类
难降解废水主要来自垃圾渗滤液、造纸、制药、石油炼制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其成分复杂,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且排放量大,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采用传统的物化法处理难降解废水,由于存在过多地添加化学试剂,容易引发二次污染;而生化法由于微生物在难降解废水中容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PM2.5和O3污染的主要前体物,对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的问题和变化态势具有重要影响,VOCs减排已成为当务之急。VOCs治理始于1997年颁布的《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其限定了33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随后,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及信息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
【摘要】以浙江某氟化工企业含氟废水为对象,采用电催化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降低废水中COD的含量,去除有机氟化合物,使氟离子游离在水体中,提高后续氟离子去除效果[1]。通过小试中试证明,电催化工艺对于含氟废水可以起到预处理效果,并且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得到最佳的处理参数为:电流强度
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广泛变化的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低温催化氧化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再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吸附浓缩/臭氧化混合处理的工程特点。研究表明,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提高氧化剂的热回收效率,
传统SCR脱硝反应器采用蜂窝式催化剂,由于受到催化剂特性、尺寸限制,其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催化剂安装更换需要配套固定场地及起重设备,对于很多中、小烟气流量脱硝装置,采用传统蜂窝体脱硝催化剂的,很多弊端尤为凸显,因此迫切需要一款相对低价、高效及装填方便的脱硝催化剂及其配
研究背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是指常温下沸点为50~260℃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VOCs不仅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还可导致呼吸道和皮肤刺激,甚至诱使机体产生癌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因此,VOCs处理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展应用的VOCs处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治理作为PM2.5前体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越来越受到重视,燃烧法是目前常用的处理VOCs污染物技术之一。本文从燃烧的机理出发综述了燃烧法处理VOCs的研究进展,将燃烧法分为两大类,即非催化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非催化燃烧法中从燃烧方式出发,总结了直接燃烧法、蓄热式热力
电动汽车已穿梭在大街小巷,燃料电池车还会远吗?实现这样的场景,燃料电池是关键。然而,除生产成本过高外,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因阴极氧还原反应缓慢而受到制约。因此,研究并开发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提高电催化剂活性成为燃料电池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副研
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谁能成为未来主流电池?这是从新能源汽车问世以来,学术界和汽车生产厂商一直在争论的焦点,但却迟迟没有定论。一方面,锂电池发展速度快,造价成本低,占据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流,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续航能量强,补充能源速度快,通用、奥迪、丰田、本田等厂商正
氢燃料电池汽车拥有的高效、节能、环保等先进性能,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氢能源作为一类高能量密度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领域具有巨大优势。而用电解水方法制备氢气时,以往多使用成本高昂、储量稀少的贵金属催化剂。日前,南京工业大学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非贵金属催化剂,
本人从1983年开始从事VOCs燃烧催化剂的研发工作,涉及催化剂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发明专利30多件。在燃烧催化剂开发领域,30多年经历了天然丝光沸石负载贵金属(Pt、Pd)催化剂;氧化铝负载负载贵金属(Pt、Pd)催化剂;堇青石蜂窝载体负载贵金属(Pt、Pd、Rh)催化剂和稀土非贵金属催
[摘要]催化燃烧技术因具有起燃温度低、处理效率高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净化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文章分别对Pt、Pd和Au等贵金属催化剂用于VOCs催化燃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贵金属催化剂用于VOCs催化燃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延伸阅读:前路漫漫我国VOCs治理路上还
近期,由华电工程承担的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项目“活性焦载金属催化剂的SO2、NOx、Hg一体化脱除关键技术研究”在大兴产业研发基地顺利通过北京市科委的技术验收。参加验收的有北京市科委领导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华电力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环境保护研究院、大唐环境等单位的专家以及华电工程相关人员等。“活性焦载金属催化剂的SO2、NOx、Hg一体化脱除关键技术研究”自2010年10月申报成功后,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包括供氨和再生系统在内的处理烟气量等同于蒸发量1t/h锅炉对应烟气量的活性焦脱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