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互联网+开启环境大数据时代(附图)

2015-04-07 08:54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关键词:环境大数据环境质量环保NGO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到目前为止,2015年以来环境领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莫过于柴静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该片试图从多个角度回答“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怎么办”,其讨论主要涉及能源结构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保监管执法落地等关键性问题。透过此片,我们看到了民众环境意识或将进一步觉醒,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威力,以及环保全面步入O2O数据时代的可能。

从政府到全社会(government to society)

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民众、律师、各类社会组织(NGO等)的积极监督与参与也是重要力量,而互联网也为其发挥作用创造了前提条件,《穹顶之下》便是借此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广泛传播并引起全社会巨大反响,广大民众的环境意识也因此而进一步觉醒(12369环保热线举报频率大幅提升)。此外,在新《环保法》实施背景下,公益诉讼或将广泛兴起,社会大众对于环境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显著提升,民众及舆论借助互联网将对企业排污形成巨大压力并最终督促其有效治污。而在推动环境改善驱动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过程中,环境相关信息及数据的价值必将凸显。

从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

环境信息公开程度有限以及环保执法难以落地等问题也是《穹顶之下》重点关注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污染排放监控体系,特别是对于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企业。然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公开性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质疑。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完善普及,特别是2013年6月“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以及新环保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将为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重要法律支撑,或将使得“线上数据+线下执法”的模式配合大有可为。一方面,预计未来除现有重点污染企业之外的大量“漏网之鱼”将逐步纳入监测体系并进行全面监控,环保物联网覆盖范围有望显著扩大,而来自民间的环境信息也将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渠道大量涌现,使得环境大数据具备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实施数据打假及信息公开并为后续执法提供更强支撑;另一方面,预计未来建设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机构以及配发PDA的执法人员比例都将大幅增加,从而实现公众、企业、执法单位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效互动,形成人人广泛参与的环保大环境。

从总量减排到质量改善(reduction to improvement)

《穹顶之下》以“健康”作为重要切入点,这也代表着社会民众内心最深处的朴素需求,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环境质量改善指标有望逐步取代单一的污染物减排数字成为“十三五”以及未来中长期环境规划的重要导向。因此,多渠道环境质量数据(例如“气十条”中的PM2.5以及后续行动计划中的相关指标)有望成为检验治污工程是否真实有效的关键考量,而排污企业也将改变传统“验收导向”思维方式而更加倾向于选择具备技术资金优势、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环保服务商。

环境大数据互联时代来临

大数据(Big Data)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这是一场关乎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使得海量数据获取与分析成为可能。数据化意味着我们要从一切太阳底下的事物中汲取信息,甚至包括很多以前认为和“信息”搭不上边的东西,我们将: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

就环境领域而言,我们或将迎来一个大数据互联时代。若要全面呈现环境问题,尤其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等要素互通共享,从而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整体有效解决。数据,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具体而言,我们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与环境相关的数据来源:

环境质量。这是指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质量表征,典型数据信息包括大气、地表水/水资源、土壤、辐射、声、气象等环境质量,通常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例如环保部)公开其制作或获取的环境信息。基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以国控、省控、市控三级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形成例如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时报(367个城市)、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145个监测断面)、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44个站点)等信息公开机制,而这些数据也初步勾勒出了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状况。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大数据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环保NG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