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四大“宝典”各有千秋 ——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2016-09-09 09:22来源: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排水系统城市看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王浩表示,其他国家的建设理念、措施与LID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英国的SUDS侧重“蓄、滞、渗”,提出了4种途径“消化”雨水(储水箱、渗水坑、蓄水池、人工湿地),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澳大利亚的WSUD侧重“净、用”,强调城市水循环过程的“拟自然设计”。日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则强调“滞”和“排”。

这些国外经验哪些可以用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王浩分析认为,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

而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消减措施,难以维持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基本不变,所以必须借助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从平面拦截到立体拦截,“变平地为凹凸不平地”,同时根据城市特点,为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洪水预留出路。

国外经验不宜照搬,但也能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结合国情制订“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和措施。章林伟对此表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只有12个字“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而主要工程技术措施则更简练,只有6个字“渗、滞、蓄、净、用、排”,但要真做到这18个字,并非易事。

源头减排,就是要在城市各类建筑、道路、广场等易形成硬质下垫面(雨水产汇流形成的地区)处着手,实现有效的“径流控制”,即从形成雨水产汇流的源头着手,尽可能将径流减排问题在源头解决。

这就要综合采用绿色建筑和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方法,在地块开发建设过程中,结合区域雨水排放管控制度,落实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源头减排既分解了责任和资金(类似开发商在地块开发建设中落实绿地率指标要求),又从源头分解了市政管网等排水设施的压力。

过程控制,就是利用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手段,通过对雨水径流的过程控制和调节,延缓或者降低径流峰值,避免雨水径流的“齐步走”。系统治理,即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来考虑治水,充分利用好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绿地、湿地等天然“海绵体”的功能,充分发挥自然的力量。同时,也要考虑水体的“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既不能造成内涝压力,也不能截断正常径流,影响水体生态。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工程技术措施的“六字箴言”,各有各的门道。渗,减少硬质铺装、充分利用自然下垫面渗透作用,减少径流,涵养生态与环境,积存水资源。滞,通过雨水滞留,以空间换时间,提高雨水滞渗的作用,同时减缓雨水汇集速度、延迟峰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和灾害风险。蓄,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净,减少面源污染,降解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改善城市水环境。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和再生水,提高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排,构建灰绿结合的蓄排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既有先进的理念指引,又有明确实现路径支持,只要因地制宜抓好落地工作,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必将迎来又好又快发展。章林伟对此信心十足:“只要抓好落地问题,保守估计10年~20年后,这些理念就可以在我国5万~10万人口的城镇全面实现,成为中国最好的宜居小城。”

延伸阅读:

【案例】高密度建成区+河网 海绵城市应该怎么做?

企业海绵城市项目在手订单超2000亿 收益率和公益该如何平衡

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19城出现内涝 试点失败了?

城市看海背后 专家吵成一锅粥:海绵城市进入百家争鸣时代

原标题:四大“宝典”各有千秋 ——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城市排水系统查看更多>城市看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