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访谈正文

【精彩实录】新模式与新动力——环保产业与互联网+

2015-12-18 09:21来源: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关键词:环保产业互联网+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环境运营设施的监管,实现进行可视化和远程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包括这些在线的物联网的技术和可以在线连接的这些发展,使在线设施的运营越来越可能,特别是在大量的小规模的一些设施的远程监控方面,做的越来越普遍。

第三,就是在技术的优化和工艺的完善方面大有可为。现在有很多研发的技术比如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处理的技术,过去都会走的途径是小试、中试,然后有推广的一些项目。也有可能很多的一些项目实施完了之后不断的总结和完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包括远程监控技术、包括所有的数据在线的技术分析,未来的一些工艺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的不断的总结、分析和完善,远远会优于我们实验室得出的一些参数,甚至对一些工艺流程的优化的速度会大幅度提高。随着我们国家大数据的开放程度提高,包括环保行业设施运营的分享的开放的提高,我想这个方面可能有一个更大的进展。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供应面的管理,客户服务与供销管理。因为过去的生产管理模式、采购模式都比较落后,不管是甲方也好,分包方也好,如果进行采购的话,是用比价的方式、招标采购的方式。一方面你采集的这种样本或者是你得到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且很难避免受到人为的一些影响,甚至很可能人为操作。如果将来这个行业的数据如果能公开,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过去的这些东西都有一个评价,每个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包括性能、使用效果、售后进行评价,都用互联网的方式去管理的话,对成本的控制设施质量和品质的管控都会有特别大的帮助。

第五个方面就是像地下管廊的管理,包括量多面广的,现在像做村镇、农村水务设施的一些运行,垃圾分类、环卫管理,其实作业效率要提高,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叫智慧的或在线的方式都会有很多提高。这些在某些方面停留在在线化,有些是可视化,没有上升到真正的“互联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这些工作可能都还没有做到。所以为什么大家现在感觉到“互联网+”很多是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或觉得自己不太好下手,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行业的氛围,比如说这个行业的互联网在数据化方面的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就是总认为这个东西可能会增加成本,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收益。但是我想随着将来会越来越多的行业的一些大的企业的成长,包括他们对一些数据的一些积累和数据的分享,那我想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产业会产生更大的应用,而且我觉得目前有一个量变和逐步发展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那么环保行业怎么样去跟互联网相结合呢?我想可能还是一个首先是要实现全量调数字化的一些转型,通过硬件、软件、数字应用使互联网应用具备一些基础的条件,同时企业行业要消除一些信息的孤岛。现在企业之间有部门的壁垒,有子公司跟集团的壁垒,沟通起来要么就是有成本要么就是有屏障,未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通过一些信息化的平台、数字化的手段应该首先要实现把信息的孤岛要去掉,同时要尽可能实现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要智能化,我觉得从设计理念,包括硬件的设置都要做调整。比如说我们有几百个水厂或者垃圾处理厂,如果真正实现互联的话,设计、制造、管理、服务都要有相应的一些接口。所以数字化是一个基础,未来资源的利用作为互联网的方式,很多决策未来不是靠人去做,它可以靠系统自动去生成,也会自动去学习。

陈燕海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常务副会长

我们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如何促进制造商和使用商之间的合作这方面,现在也是刚刚起步。今天我听了文总的介绍,觉得他这在里面已经做的很前卫了,有些想的很细,布局设想的很周到。原来我只想到了有可能促成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现在看我们还要促成一些新的专业化的园区建设。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比如现在的云计算、物联网的问题、大数据的问题,现在还有很多新的业态,都日新月异让我们目不暇接的感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传统产业、环保产业,未来代表国家的竞争力,代表国家水平的产业发展上去,这样的话就是互联网的概念使用的这些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可能产生新的技术模式,新的合作模式,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新的管理模式。

举一个例子,我们上个月参观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也是利用互联网,通过大量的信息分析。他们生产一种矿山回填装备,这个设备以废弃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资源再生力。大家都知道矿山的堆积特别是废矿尾矿的堆积,都成为一种公害,可能在土地占用问题上,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在一些次生的自然灾害问题上,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他们生产这种设备能够把地表的尾矿加工成一种石膏状的东西,送到几公里以外矿井深处进行掩埋,这种无害化处理的方式。这样的处理提出了很好的理念,也研究出了成套化装备。我们协会在进行现场咨询在论证的时候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因为地下情况非常复杂,它不一定用膏状;第二它可以用输送袋的形势结合输送管,不用研磨成粉重新搅拌,过程当中可以用技术把以些有害的物质,比如说重金属把它固化起来回填到矿井中,大大降低成本。中国的矿山石千变万化,所以企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它的市场空间。

第二个方面要建议国家政策方面要有所推动,第一,当时建议了国家正在着手修订安全生产法,如果在法的修改过程当中增加一句话,就是在有条件的地区都要进行矿山回填的概念,对企业未来的这种设备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推动力;第二就是土地的归属权问题,那就是矿山的尾矿站的土地都应该归企业所有。一般我们在搞企业建设的时候,尾矿库实际上是它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在矿山建设当中。所以尾矿腾出来的地方归属权应当归企业所有,第二可以改变企业性质,有的企业几个足球场大的地方,矿山石回收出来之后可以给商业开发。所以,建议国家政策这方面一定要跟上去。

第一是企业的产品要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第二是政府要在后面做强有力的推动。我的概念就是想咱们这个“互联网+”环保产业这个概念,我觉得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刚才从文总讲的当中,我还是坚持过程当中一定会促成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的产生,在一个地区就像咱们身上的血管一样,主血管一样要畅通。第二要有集中加工处理的场所园区的概念出现,它可以是跨市甚至未来可以是跨省的大集团,有实力的集团统一做这些事情。做这些必须通过互联网的概念,利用一些新的技术缩短简化我们的流程,降低我们的成本,使的“互联网+”环保产业的概念真正上升为国家新的产业模式,谢谢。

潘永刚

中国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各位环保企业的精英,大家早上好。我来自中国再生资源利用协会,这个协会原来叫收破烂的协会,后来叫物资回收,到现在叫资源再生。从这个称谓来讲,我们也是逐渐进步的。其实再生资源行业进入互联网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并不是很落后的产业,但是一直没有做起来,或者说它的影响力比较小,为什么这样呢?就是说这里面互联网本身与传统行业的衔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们这个产业2014年的统计的回收总量是2.45亿吨,从业人员现在越有所下降,大概在1800万人左右,产值1400亿元。这么大的产值,这么多的从业人员,可能是最大的一个行业,但是这里面面临的很多的问题,一个就是环保的问题,一个就是税收的问题,再一个就是政策的问题。

原来我们这个行业是资源与环境相结合,目前我国大宗商品价格降低,另一方面我们实施了最严格的环保法之后,我们环保属性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叫做环保属性与资源属性并重,环保的属性可能更重要一点。我们行业从业人员多,真正适合能够在“互联网+”的状态下运营的产品并不是特别的多,文总提到我们这个行业最早出的是手机回收,大概做了若干年了,从回收到网上评估到后续的加工处置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深圳的陶粒,上海的爱回收,都是一些年轻人在一起创业,以他们为代表的,线上回收与线下回收,所谓的“O2O”是一个很好的融合。前端通过APP下单,后续有一个加工处置的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