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访谈正文

【精彩实录】新模式与新动力——环保产业与互联网+

2015-12-18 09:21来源: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关键词:环保产业互联网+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个人认为再生资源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一共三个部分,第一个就是回收,第二个就是所谓的与线下相结合,第三个,真正做回收的主力军普遍年龄在50岁以上,随着他们退出市场,谁来承担我们庞大的回收的任务。通过“互联网+”这种模式可能有效的整合我们现在的一些回收人员,变成我们大的龙头企业,像我们桑德环境这样大的产业工人,他们统一标识、统一价格进行一个有序的回收,提升了整个市场或者是管理的一个层次。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其他的手段很难达到这个手段和目标。通过互联网下单以后,企业回收,然后定期支付我们这些员工的工资成本等等的就可以实现,另外也方便很多的用户。原来叫扔垃圾,通过互联网改变的模式,现在叫“交投”。后续配合积分、打折等,通过很简单的一个塑料瓶子,一张报纸,我们就带动了相关若干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很多的年轻人在一起玩,他们玩的什么东西呢?玩的是很多的后端的一些商机,这可能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的。传统的我们更注重线下,包括广州的九二回收,各种回收模式,初步统计有五十多个,但是能够跟线下有效结合的并不是特别的多,像文总的这种模式,包括我们格林美的回收哥,他就利用非常好的园区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收来的东西能很快加工利用变成新的产品,这才是我们认为整个的供应链或者是生产链是打通的,这是园区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就是所谓的工业连金融,因为再生资源最主要的特征是非标化,纸、废钢、废塑料,怎么来判断它的产品,另外由于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个体户,没有自己的场所,没有可以去银行变现的资产。需要银行或是机构支持时,需要一些创新,怎么办呢?我们有一个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构,通过把一些非标的产品逐步通过一些银行可以认可的,可以抵押的一些产品,另外一个在产品的质押能够迅速得到银行的支持,另外也建立交易平台,通过交易平台,通过龙头企业,“N+1+N”形式,在某地形成他的一种信用和体量,同时整合上游的N+和下游的N+,相应的金融机构授信的额度或者贷款的方式转嫁给1,由1整合给上下游,这是一种新的模式。

所以,“互联网+”对于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我们大家看到的随随便便一个交投,它的背后有很多的商机。我们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环保产业+互联网、再生资源产业+互联网,因为有一句话,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互联网是万万不能的。

王柯

杭州新世纪总经理

刚才听了文总的演讲触动挺大的,现在收垃圾收废品都是“互联网+”的模式,其实我也觉得“互联网+”一直在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就是说电子商务或互联网金融等等,对我们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对我们的触动也很大。我在想随着国家提出一个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物联网系统的建设,也倒逼了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一些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想环保设施远程监测、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这些必然会推到风口浪尖上去。我们目前也在做一点点尝试吧,目前做的是国家“十二五”的科技支撑计划,这个项目题目就是”大型智能化垃圾焚烧成套装备的研发“,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把垃圾焚烧的燃烧控制系统从现在的趋势控制变成智能化的控制,也引入了很多的新的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把垃圾焚烧的燃烧控制能够推行的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也更加智慧。以迎合“互联网+”趋势的发展。

王瑞红

杭州锦江副总经理

我跟王柯总都都来自杭州,我们认识很长时间了,在1999年我们在全国首先做环保项目的时候就认识。当时做焚烧的项目一个是杭州新世纪的,还有一个是我们锦江的,还有一个是重庆三峰的。大家知道浙江的民营企业比较发达,杭州是一个创新型的城市,不光只有马云。其实这个城市还是有很多互联网的特质,包括滴滴、优步,可能在杭州的市场占有率特别高。前段时间,浙江大学有一帮年轻人在做软件,把废物回收的这些人怎么组织起来,跟其他城市一样做一些回收哥、回收妹的工作。

我们锦江也有一些尝试,第一个尝试就是我们更多去理解,更多的是“互联网+”环保,首先在观念上,怎么样用一些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世界观。因为互联网的世界跟我们现实的世界确实很不一样,跟我们传统的产业传统的观念很不一样。其实它有一些特质。第一个特质,天然的跟年轻人结合在一起,现在是移动互联、移动的时代,年轻人用的多一些,我们公司利用这样的理念给年轻人更多创业创新的平台,包括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打破原有的管理机制,我们也是很早的企业,怎么样在内部管理上用互联网的思维,给他们一些创新创业的动力。我们在2015年做了很多尝试,也做的比较有成效。

第二个理念,互联讲的是平台,讲的是生态,我们2015年做了很多合作,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锦江自己做,我们想办法建立锦江环境的生态群。比如我们投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企业,来让他们到我们传统行业里进行改造。我们在运行上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已经建立了集中的数据管控中心,每个在全国各地运行企业的数据,可以实时的到我们总部进行监控和分析,同时我们主要管运营的领导手机里有实时的数据,这样有利于通过进一步的云计算,摸索一些运行的规律,提高运行的效率。总的来说可能我们在环保行业“互联网+”可能还是刚刚起步,下一步,骨干环保企业确实要加强合作,在能源的、垃圾的、回收的质量、燃料的资源化怎么样提升,包括我们跟金总共同提出的“蓝色焚烧、绿色发展”的理念,使得我们环保行业更加健康,谢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