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李景明:我国面源污染控制战略与美丽乡村

2016-01-05 09:30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刘源 刘秋琳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李景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面源污染的特征

首先,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面源污染不像工业源或者点源污染,实际上它的密度远远低于点源的工业污染。

其次,面源污染的污染物具有资源性。实际上,很多污染物,包括我们说的废弃物,都应该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认为这些东西作为有用的粪便加以利用,这是我们对于污染物资源性的认识。

再次,在进入环境的过程中,面源污染带有间接性。它经历了土壤消化或者承载减少直接的污染,而不像工业点源污染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当中。

最后,面源污染排放具有被动性。面源污染并不是农业主动排放的。农民投入大量的成本,实际上最终的收获只是投入的一半,大量的副产物没有被利用。比如说除了肉以外,还有很多粪便;除了粮食以外,还有大量的秸秆。因为农民不知道怎么消化和转换,这些资源都被白白地浪费了,这里面隐含很多农户生产成本的增加。

3不同地区的面源污染现状

关于面源污染,农业部副部长张兆林副部长曾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讲到,“总体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不同的地区污染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比如西北干旱地区,面源污染的特点以白色为主、中东部地区,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比较严重、而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传统的养殖业比较普遍,因此规模化的养殖带来的粪便的污染相对来讲比较普遍。

二、对面源污染的几点判断

判断一:养殖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畜禽粪便废弃物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排放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通过农业部的统计,全国生猪出栏超过7亿,能进行粪便处理的设施比较少,处理利用率比较低,现在农民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懒,原来传统农家肥生产的模式逐渐转变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传统的农家肥被白白废弃掉了。

判断二:总体上化肥消费增长率在下降,但投入量仍然偏大

大规模的大田作物粮食生产的化肥用量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农业部推广了测土配方的技术,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在果树、蔬菜方面的种植过程当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整个种植业领域当中面源污染的主要矛盾。我们现在整个的化肥的使用量达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我们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我们靠的就是化肥和农药。

判断三:农药利用率偏低,单位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药使用量相对比较高,主要是由于转换利用率太低,很多的农药施用上以后,并没有发挥药的效果,所以农民使劲往里施,直到把虫子杀死,最后导致人也致病。

判断四:地膜回收率低,破旧地膜回收有待解决。

大家可能知道,在西北地区,尤其在一些相对比较寒冷的地区,基本上所有的土地全部被农膜所覆盖。这些农膜为了减少成本采用的是0.08米以下的薄塑料膜。薄塑料膜降解需要上百年的历史,造成了很多白色污染,改变了土壤结构,所以种子发芽率也变低了。

原标题:李景明:我国面源污染控制战略与美丽乡村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业面源污染查看更多>点源污染查看更多>李景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