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保资本评论正文

【热点关注】PPP基金与金融创新

2016-08-03 17:21来源:中国投资咨询作者:黄美杰关键词:PPPPPP政策PPP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PPP基本概念回顾

PPP的基本概念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了,目前没有统一的法定形式的概念,今天我说说大家都知道的,但不一定有清晰逻辑的概念。

以往地方政府以直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因此投资建设的工程主要通过委托承建、代建等方式进行投资建设,并形成相应的国有资产,自主经营或委托经营,相应的投资应纳入建设期各年度财政预算。之前,地方政府基本都制定了《政府投资性项目管理办法》、《代建制度》等,通过平台公司首签代建,形成的资产再进行融资,政府或相关部门给予不同形式的增信,负债也就对应了政府负债。

根据中央政府的指导精神,对地方政府举债的规范与财政改革,那我们是否可以不去自持资产与自主经营,并且不用地方政府负债而选择另一种投资方式呢?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社会资本,一边放大财政杠杆,一边压缩减少政府负债,因为放大杠杆与压缩负债并不矛盾。因此,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花钱买服务,以钱养事,不养人、不养资产”,其购买的核心产品是服务而不是资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真正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判断购买服务合规性的重要依据)

现在我们把政府与社会资本相加,进行公私合作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模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PPP模式,根据财政部给出的定义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政府从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转为监督者。

PPP项目的合作方式与甄选

我们平时在甄选项目的时候需要考虑许多问题,比如从金融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到底该选哪一类的项目,应该跟谁去合作,怎么合作。首先是经营性的项目,这种项目如果现金流能完全覆盖,项目又非常好,竞争会比较激烈,因为大家势必会抢着去做,但这类项目周期较长,回报不太可能会有高成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最适合做这种项目的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再融资方式,提高市场业务规模与占有率,形成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与增长,也可以和我们金融资本行业进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是政府付费的公益项目(非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是目前我们主要参与的项目类型,由于项目自身没有现金流,投资期限长且回报固定,所以属于债权型的项目,但这类项目的增信与融资主体是个关键的问题,因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跟之前地方政府直接融资相比,最高的增信方式是债务经过人大决议纳入地方未来财政支出预算,现在PPP模式相当于以同样的方式也给走了一遍流程,在要求其他的额外增信或抵押担保等条件,基本不太可能。由于地方政府对于社会投资者的选择,倾向于牵头人为央企或大型地方国资,所以增信程度及方式也有较大难度,上市公司属于不错的选择,但相关交易结构及主体选择也需要精挑细选。另外,由于项目生命周期太长,对很多因素的未来不可预测是风险管理的最大问题。

最后是准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属于偏债型项目,专业领域的项目对应主业的上市公司可以考虑投资合作,特殊领域或资本运作能力弱的项目可以参照公益项目的合作形式,一般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方式获取投资回报。

PPP模式涉及的主体

首先涉及的主体有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投资人)、融资方(金融机构),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有承包商(包括总包与分包)、运营商、原料供应商、保险等等。上述的各类主体在PPP合作中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可以是一个大联合体的概念,我们可以考虑以投资换产品(服务)方式集合资金,以基金投资基金的方式(FOF)进行合作。

PPP项目基本合同体系

由于PPP项目中存在很多不同的主体,所以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就会有许多不同的合同体系和不同的流程。

以PPP项目公司为轴,社会投资人之间要签订股东协议,项目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要签署PPP合作协议,要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就要签署咨询服务合同,与专业中介(律所、会计所、评估所等)签署专业服务合同,需要融资就要签署贷款合同,与财险签署保险合同,与各类参与主体签署各类专项合同,例如承包合同、采购合同、委托运营合同等等。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运作体系,这样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合作体系意味着某一家金融机构或合作主体都是无法完成PPP落地的,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金融资本也很难促成PPP金融的完整、顺利的落地。

PPP项目的实施瓶颈

目前PPP落地与实施的瓶颈有很多,我们列举几个比较核心的瓶颈问题:

(一)周期长。周期长主要指二个方面,一是项目的生命周期长,运营与合作的期限很长,流程与投后风险很难控制;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较长,项目前期的合作谈判、实施条件、研究论证等流程比较长,一个项目往往要谈上一年半载才有结果。

(二)运营效率。目前地方政府比较倾向于和央企国资、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合作,但由于地方政府项目的性质及实施领域等特征,主要是集中在建设领域,所以本轮PPP的主要投资人是以建设企业为主力军的,这类企业做工程开发建设绝对没有问题,拥有较高的资质与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建成资产的经营就不一定专业了,而很多领域的专业运营机构都是轻资产的服务机构,且大多属于非央企国资与上市公司,所以,对项目社会投资人的运营能力评价及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情况很难预测。

原标题:沙龙实录 | PPP基金与金融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