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经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与一般的、单项的、单纯的制度改革不同,垂改是‘底盘性’的制度改革。”参与了《指导意见》调研、起草全过程的环保部地方环保垂直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舜泽今日指出,垂直管理要动体制、动机构、动人员,是对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改革,是环境治理基础制度,
垂直改革涉及上收监测事权,执法权以及人事任命权等等,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负总责的这项根本制度。
在吴舜泽看来,垂改不仅没有改变或者弱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而是要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主体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主要责任。
实施垂改后,市级环保机构将实施双重管理,县级环保机构将全部改为市级环保局的分局。
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环保责任
据吴舜泽介绍,《指导意见》由环保部、中编办、中组部等7部委(办)共同完成。目的是,切实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根据《指导意见》,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负总责;同时,将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失职失责的,严肃追究责任;强化省级环保部门对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监察的管理。
《指导意见》要求,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生态环境负总责的要求。《指导意见》提出,试点省份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主要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干预环境监测执法活动、插手具体环境保护案件查处的责任追究制度,支持环保部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有一种观点认为,实施垂改后,地方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转移到环保系统或者上交到上级政府。吴舜泽明确指出,这是一种错误观点。“垂改不是改变或者弱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而是要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主体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主要责任。” 吴舜泽说,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主体责任主要是加强监督检查来强化这一责任,并通过条上的垂改来倒逼地方政府履责,制度化、机制化、长效化地推动落实发展和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是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与其他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明显不同。
他指出,省级统一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和市县两级环境履责情况的环境监察责任,市级统一承担辖区内环境执法责任。这就是所谓条上的责任。
吴舜泽认为,通过改革,将实际普遍存在的以环保系统为主的环境履责体系,调整为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地方党委政府和环保系统这一“块”一“条”各层级将进一步明晰责任,协力推进,履责高效,问责有力,目的就是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省级环保部门对全省实施统一监管
就强化地方环保部门职责,《指导意见》提出,省级环保部门对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环境监测网络,对省级环境保护许可事项等进行执法,对市县两级环境执法机构给予指导,对跨市相关纠纷及重大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市级环保部门对全市区域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属地环境执法,强化综合统筹协调。县级环保部门强化现场环境执法,现有环境保护许可等职能上交市级环保部门,在市级环保部门授权范围内承担部分环境保护许可具体工作。
《指导意见》提出,试点省份要制定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职责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国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机动车船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责任,按职责开展监督管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相关部门环境保护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度部门绩效考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6日,浙江金华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华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健全落实金华市重点产业合规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鼓励各地各部门在制定19部企业合规指引基础上,按照《金华市快递行业监管及合规标准》模式,继续推进光伏、纺织、物流、中药材、茶叶等行业监管合规标准的制定
近两年来,地方能源集团不断掀起重组热潮。近日,又一个千亿级能源集团筹划资产重组!12月16日,淮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淮河能源”)公告,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淮南矿业集团”)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
8月6日,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象山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能源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符合条件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改造,提升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支持新能源领域整机、零部件生产企业购买工艺更加先进、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满足新能源市场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化县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依托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以光伏利用为重点,以城区为发展新增点,以应用场景和整体连片推进等开发模式创新为发展主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取
5月22日,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化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完成安化县光伏发电项目(一)建设,总装机33.2万千瓦。包括:清塘铺光伏发电项目(二期)装机规模7.2万千瓦、大福镇农光互补发电项目装机规模8万千瓦、乐安镇二期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2.8万千瓦、南金乡农光互补
4月12日至13日,生态环境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致辞。黄润秋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贵州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四个重大转变”、正确处理好“五个
1月29日,国管局发布关于2024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第二批全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遴选活动,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公共机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优化公共机构用能结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消费
12月1日,《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健作主旨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晓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韩福君回答记者提问。主持人: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参加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黑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长三角各地特色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建立夯实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携手致力于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浙江省电力市场需求旺盛,但是资源不足;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尤其是安徽省
导语:工业污水处理的本质是水处理企业帮排污企业端牢饭碗,而不是排污企业给水处理企业赏饭吃。严格来讲,以我国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提供环保配套服务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可以有良好的发展和可观的市场。但由于发展历程不足等因素,环保各细分领域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现阶段一部分
3月1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五五”国家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设置方案》和《“十五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
2月2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增强。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各类缓发不利影响不断加剧。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二十二部门印发《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对2035年前强化全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指导。《行动方案》明确,浙江重点围绕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工作部署,将适应气候
四川省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1月8日发布《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代拟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本条例适用于攀枝花市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攀枝花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代拟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噪声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13日印发《台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详情如下:台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一、为有效防治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二、本办法适用于台州市行
12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条例》分为七个章节,共45条,分别为总则、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监测数据质量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重点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点位管理、污染源监测管理、监测数据质量保障、监测机构监督管理等制度。全文如下: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政府12月10日印发《浏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进一步完善浏阳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响应机制,统筹做好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详情如下:浏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浏阳市重污染天气应对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1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11月29日发布《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用于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安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详情如下: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2024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11月27日发布《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监督管理规定》,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行为,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详情如下: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监督管理规定(2024年11月27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1月18日印发《池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池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因细颗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因臭氧(O3)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
“这个电脑主机大小的设备是便携式气质联用仪,价值220万元,能快速定性有毒有害气体成分,主要用于环境应急;旁边两台快速COD测定仪,可以在半小时内快速测定水样的COD浓度;全自动紫外测油仪能测定地下水、地表水中的石油类、总油等,有效减少了挥发性药品和人的接触,全程自动,数据稳定……”7月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近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四个一
日前,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预案》。详情如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本预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分预案。预案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相关单位的应急监测职能职责,明确应对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保垂直管理改革部署和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环办监测〔2020〕9号),加快推进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为深化生态环境监测垂改,加快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近日,陕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是生态环境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与事业单位改革、地方机构改革等其他重大改革相伴随。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
责权明晰,监管严格。1)除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监测、支撑国家本级生态环境执法、应急等为国家事权外,其他服务与地方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监测事项为地方事权;2)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及配套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先于国家立法;3)探索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市场和行业进入措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2025年底前,联合建立天地一体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鼓励开展排污单位用能监控与污染排放监测一体化试点,拓展污染源排放遥感监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展智慧监测,推动物联网、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第一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大会上获悉,我国在已建成发展中国家首屈一指的环境监测网络的同时,顺利实现国家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监测数据正在全面实现“真、准、全”。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介绍,目前,在大气方面,已建成了1436个自动监测站(国家网),5000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