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环境技术组 | 版权:瓦村农夫
谈到TU Delft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必然会谈到厌氧氨氧化和好氧颗粒污泥两大工艺。回国途中,我特地在微信搜了“厌氧氨氧化”这个关键词,发现好几篇叙述它发展历史的文章似乎都有些错误。20年前的今天,即1999年7月29日,一个关于厌氧氨氧化的重大发现了登上了Nature。借着这个巧合的日子,小编将在本期的《第三眼》专栏里,重新整理一下厌氧氨氧化菌前20多年的研究发展史。
厌氧氨氧化研究史的前20年
Gist-Brocades(简称GB公司),1967年成立于荷兰的代尔夫特。它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青霉素、酵母、酶(gist在荷兰语是酵母的意思)。这家公司在荷兰/世界污水处理史上有着很特别的分量,甚至可以独立成章:1978年,瓦赫宁根大学的Gatze Lettinga教授做出的第一个UASB系统(800m³)是为CSM (Centrale Suiker Maatschappij,荷兰一家甜菜制糖公司)设计的,但后来CSM受到德国的一个项目的拖累,导致1984年被Gist-Brocades收购了,从此这家并非靠环保赚钱的公司同时有了厌氧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的交集。但好景不长,GB公司后来又将EGSB工艺技术卖给美国的Biothane, 到了1998年GB公司自己也难逃被收购的命运,以13亿美金的天价被帝斯曼集团(DSM)收了。
说个题外话,GB公司在代尔夫特可没少收到当地市民的投诉和抱怨,因为工厂产生的富含硫化氢臭鸡蛋味的废水废气让周边居民痛苦不已。这些企业在上世纪7、80年代也有许多不光彩的过去。荷兰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是经过多年的品牌经营,才逐渐洗白了“污染大户”的恶名,并逐渐树立了高科技环保绿色科技公司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民企有信心。
荷兰在污水处理有今天的领先地位,可能还真得感谢当年那些投诉过GB公司的热心市民。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正是他们督促了GB公司的环境治理,最终促成了厌氧氨氧化菌的伟大发现:为了解决跟周围居民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GB公司引进了一套无臭的中试设备,应用厌氧技术实现反硝化脱硫,污水臭气问题得以解决。
对外的臭气问题解决了,GB公司的运行人员却发现了处理系统的一个奇怪现象——在中试运行几个月后,反硝化反应池氨氮浓度下降了,硝酸盐也减少的,还观察到明显的氮气产出。“书里不是说氨氮只能在好氧条件发生转化吗?反硝化池的氨氮浓度应该保持不变才对啊?”当时在GB公司担任循环创新研究员的Arnold Mulder对此十分不解。他将此现象汇报给他的上司,上司很快就找到TU Delft的Gijs Kuenen教授进行咨询。
10年前的一篇论文
如果有人邀请小编给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的工艺发展史作传,那么Arnold Mulder和Kuenen教授的见面一定是这个故事的开头。
1940年12月9日,Gijs Kuenen出生于阿姆斯特丹西边的小城Heemstede。1972年,Kuenen教授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辗转洛杉矶和格罗宁根几年之后,在1980年他又回到代尔夫特,成为TU Delft第四任的微生物教授。前三人都是代尔夫特理工的传奇人物,包括Martinus Beijerinck、Albert Kluyver和Cornelis van Niel。
除了当教授,当时Kuenen每周会抽几小时给GB当咨询顾问的。GB公司请他给公司那套新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硫循环做技术指导。当被告知氨氮的离奇失踪时,Kuenen想起了10年前他看过的一篇论文:1977年,当时67岁的奥地利理论化学家Engelbert Broda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Two kinds of lithotrophs missing in Nature(原题为德语Zeitsift für allgemeine Mikrobiologie)”。这篇文章在当时学术圈可谓一声惊雷,当时37岁的Kuenen也拜读了这篇文章,并和他的实验室同事就此展开讨论,但他们大都认为氨是不可能在厌氧条件下被氧化的…
和Arnold Mulder的交谈唤起了Kuenen教授尘封了10年的记忆,他告诉Mulder:“我10年前就看过一篇paper报道过这个现象。”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紧密的合作(注:Arnold从未入读博士)。Arnold也给这个潜在工艺起了一个很朗朗上口的缩写名称——ANAMMOX(厌氧氨氧化)。然而,Arnold“简单粗暴”的尝试并不成功:他无法通过培养富集出促成这个反应发生的微生物,因此无法确定这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反应,还是一个生物反应。
Kuenen此时又想起了奥地利人列出的两条热力学成立的化学方程式:
他跟Arnold提议,不如我们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来确认氮气的来源,看它是不是来自氨氮。Kuenen教授将这个重任委派了他手下的一位女硕士研究生,Astrid van de Graaf。Astrid在实验室用流化床反应器做实验,成功发现了14,15-N2。这个发现固然让人激动万分,但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充分印证这个反应的生物属性。幸运的是,Kuenen教授向荷兰技术基金会(STW)申请到资金为Astrid专门开设一个博士项目,确保后者可以安心将研究进行下去。
Astrid在Lesley Robertson(从1974就在TU Delft担任实验室研究员)的帮助下,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证明这个生物反应的存在,并富集反应的微生物。通过15-N示踪标记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羟胺等含氮物,她识别出各种中间物和反应产物。中间少不了各种热处理、伽马射线处理以及最优温度分析等大量苦力活。皇天也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成功验证了这个生物工艺的存在,而且基本可以确认:anammox富集物的基质是亚硝酸盐,而不是硝酸盐。
1999年的那篇报道
Astrid在1997年完成了她的博士学位,这时候一个叫Marc Strous的博士生拿过她的交接棒。研究团队交给他有一个新的挑战——对anammox菌进行富集提纯。利用SBR反应器,Marc成功地可重复地培养高产量的anammox菌,纯度高达70%。
有了高纯度的微生物,Kuenen教授的团队就可以做更多分析了。他找到澳洲昆士兰大学的John Fuerst教授和他的同事帮忙确认目标微生物。借助电子显微镜的近距离观察,他们发现这些这些细胞有一个奇怪的、靠膜隔开的内室。这可是一个大惊喜!要知道,只有更复杂(真核)细胞才有这种隔室,就像人类细胞拥有的那些细胞器(organelles)。这些细胞器负责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对细胞组分、代谢过程和信号传导途径起时空控制作用。简单的原核细胞和细菌都没有细胞器。目前科学家只知道浮霉菌(Planctomycetes)具有这种结构,因此研究团队推断anammox菌属于该门。
话说浮霉菌非常奇特,因为它同时含有细菌、真菌和古菌三大菌属的特性,因此有些人认为该菌在早期可能跟三大菌属是同一个祖先。只是DNA的研究将它们归在了细菌数一类。可以说,浮霉菌的出现模糊了细菌的定义。
在此之前,没有人将浮霉菌门跟厌氧氨氧化拉上关系,但Kuenen教授的团队用氨氮和亚硝态氮培养出了这种细胞,底物也随反应过程消失。基因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微生物的分类,他们将它取名Brocadia anammoxidans:anammoxidans表示其独特的生化特性,Brocadia既表示了这些细菌的发现地(Delft的Brocades),另外也因为这些鲜红色的细菌让研究者联想到明艳的织锦。
Marc Strous作为一作的那篇题为“Missing lithotroph identified as new planctomycete”的文章登上了Nature,时间正好是20年前的今天——1999年7月29号。这篇文章几乎是一夜间改变了学术界对anammox菌的“偏见”。从此,“anammox”成了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
研究需要时间
话说在6月份,为了搜集资料,我亲自跟Kuenen教授发过邮件提问。其中我问他GB公司的管理层是否给予了Arnold Mulder和Kuenen教授团队足够的支持。
我将他的答复简单翻译一下:“GB给了Arnold和我们5年的时间。Astrid五年的博士论文都在做跟其相关的研究。15-N重氮示踪法实验就是Astrid和GB公司的一个15N专家一起做的。GB公司对我们的合作态度一直很积极,这几乎贯穿了我在TU Delft的生涯。我TU Delft的同事也有不少跟GB的积极合作,例如抗生素的研发等。”
1977到1987,再到1999年,这20多年里学术界对厌氧氨氧化认知的变化,就是我今天想跟读者们分享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和耐心的故事。22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1972年博士毕业、2005年退休的Gijs Kuenen教授来说,厌氧氨氧化几乎贯穿了他在代尔夫特的整个科研生涯。虽然硫氧化菌才是Kuenen教授的挚爱,但最后用他名字命名的却是厌氧氨氧化菌的一个属Kuenenia。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2025年2月11日,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现场顺利举行。澳门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项目简介本项目为EPC+O(总承包+运营)模式,合同总金额18.67亿澳门元,以“未来浮岛,空中花园”为设计主题,融入澳门“岛”,展现科技“芯”。项目拟采用“高效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发电+好氧堆肥”的餐厨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可再生能源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沼气发电领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沼气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未来,高安屯再生水厂将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实现电能自给,打造全国首座电能自给的再生水厂。(来源:
北京排水集团原创厌氧氨氧化(“红菌”)技术成功中标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实现集团原创技术应用转化重大市场突破。国家存储器基地高氨氮废水处理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光谷,作为北京排水集团在半导体芯片废水处理行业的首个工程,在目前“红菌”外部市场转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示范效应最强
5月28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马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的设计、建造及经营批给合同》。浙江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匡彬作为旺能环境代表签署协议,美欣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单建明出席签约仪式。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为防治环境污染,推动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生态环境部发布《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1298—2023)(以下简称《指南》),于近日正式实施。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指南》的制订背景、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指南》制订背景是什么?答:我国是电子信息
北京排水集团建设的国际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项目日前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一座典型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设计规模为7200立方米/天,自2019年投入运行后,经过3个冬季低温期考验,成功
编者按:厌氧氨氧化(ANAMMOX)因无需氧气和有机物而被冠以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以致学界对其研究趋之若鹜并愈演愈烈。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过热的研究与少有的工程应用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因此,有必要对产生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期获得对ANAMMOX技术工程应用场景以及运
盛夏午后,阳光不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红旗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个经过启动修复的水体生态修复项目,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几场细雨的滋润,已经宛若生机盎然的“热带丛林”。无独有偶,在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通过以微生物为中心所建的生态稳定塘,水中水草摇曳、藻荇交横。近年来,看似不起
谈论污水处理界的技术创新,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简称AGS)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明星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方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更好的生物富集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好氧颗粒污泥自发形成立体分层的微生物群落,包含聚磷菌(PAOs)、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据首创环保集团消息,近日,首创环保集团作为工艺包提供商,成功签约浙江海宁市丁桥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更新提升工程项目。该项工程将采用首创环保集团自主研发的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对污水厂一期工程SBR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原位改造,实现生物处理段处理水量由4万吨/日提升至7万吨/日。本次好氧颗粒
作为省国资委A类拓新企业、粤海水务下属科研创新核心平台公司,粤海科技公司依托粤海水务产业优势资源,深耕水务新工艺、新材料及低碳节能技术开发应用、智慧水务、环境监测、水务增值业务等领域,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2024年,粤海科技公司涌现一批科技创新
5月16日至17日,2024给水大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论坛在广州南沙隆重举行。此次高规格水业盛会云集全国千名权威专家、名校学者和名企代表,聚焦前沿科技创新,深入探讨城市群给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促进了全国水务行业资源的深度交流融合,对于凝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3年行业评述01#主要政策标准#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国家
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AGS)是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自凝聚形成的一种形状规则、结构紧密的颗粒状活性污泥。相比传统好氧工艺,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污染物去除能力以及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能力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AGS的形成所需时间较长是工程应用的一大挑战,其造粒机理也成为了国内外学
首创环保集团的“双碳”实践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近日,公司所属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功注册为国际核证自愿减排标准(VCS,VerifiedCarbonStandard)项目,成为国际组织VERRA中首批垃圾焚烧类项目。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成功注册,意味着首创环保集团在全面进行碳盘查、摸清了碳排放家底后
近日,首创环保所属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功注册为国际核证自愿减排标准(VCS,VerifiedCarbonStandard)项目,成为国际组织VERRA中首批垃圾焚烧类项目。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成功注册,意味着首创环保集团在全面进行碳盘查、摸清了碳排放家底后,在“双碳”实践路上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此
1成果简介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凯军教授团队和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凯渊团队联合在环境领域期刊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了题为“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的论文。该团队在继3000m3/d的中试后,在河北省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现有构筑物中实施了设计规模为2.5×104m3/d的
谈论污水处理界的技术创新,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简称AGS)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明星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方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更好的生物富集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好氧颗粒污泥自发形成立体分层的微生物群落,包含聚磷菌(PAOs)、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
我国污水处理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当前,污水处理行业一方面需要应对持续增长的污水处理量和高品质出水要求,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也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新一代革命型污水处理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成为行业热点。与传统活性污泥絮体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形状规则,结构紧凑致密,沉
各有关单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有其重要意义。为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响应生态环境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有关意见,中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2023年行业评述01#主要政策标准#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国家
在脱氮工艺中氨氮转化成氮气有很多的途径,也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中间过程及中间产物,恰恰是这些难控制的中间过程决定了最新的脱氮工艺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介绍一下短程硝化及短程反硝化的内容!什么是短程硝化?废水生物脱氮,一般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而硝化过程分为氨氧化阶段和亚硝酸盐氧化
【社区案例】现场检测条件有限,两级处理,生化末端水温34.8°,末端溶氧仪损坏,平时都是2.3mg/L左右上浮的泥块颜色发黄不是老泥最近这两天上浮厉害能看到水中气泡一般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排泥上浮的也排不出去通过楼主的描述和照片,该浮泥应该为典型的反硝化浮泥,二沉池浮泥现象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
1成果简介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凯军教授团队和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凯渊团队联合在环境领域期刊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了题为“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的论文。该团队在继3000m3/d的中试后,在河北省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现有构筑物中实施了设计规模为2.5×104m3/d的
谈论污水处理界的技术创新,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简称AGS)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明星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方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更好的生物富集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好氧颗粒污泥自发形成立体分层的微生物群落,包含聚磷菌(PAOs)、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1、目的:本手册用于厌氧生物降解工艺单元的运行管理。2、内容及对象:手册包括有以下7个内容:即:厌氧生物反应概述;厌氧技术优势和不足;反应机理;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反应器工艺控制条件;启动方式;运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手册适用于厌氧反应器操作人
摘要:Nereda工艺是一种成熟可靠的应用于污水生化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凭借Nereda反应器的特殊内件及运行周期,Nereda工艺具有同时脱氮除磷的优异性能。以荷兰3座应用Nereda技术的市政污水厂(Epe,Utrecht和Garmerwolde污水厂)为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概况以及实际的脱氮除磷运行表现。最后
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中废水通过布水装置依次进入底部的污泥层和中上部污泥悬浮区。与其中的厌氧微生物进行反应生成沼气,气、液、固混合液通过上部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污泥回落到污泥悬浮区,分离后废水排出系统,同时回收产生的沼气。注:常规的UASB没有外循环泵(在水力负荷特别低,造成上升流
【社区案例】昨天傍晚就出现过一次,污泥上浮了,一开始以为是污泥多了,然后停水排泥,排完泥就没有出现了,到刚刚又浮起来了,污泥上浮还伴有一些小气泡一起浮起来,各位大佬帮忙看看啥问题,学习下。生化处理后的泥水经过二沉池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高氨氮污水处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选这个项目的原因是这个项目是我处理过的污水中氨氮处理难度最大的项目。并且这个项目历时8个月,期间我掉池子里腿骨折,瘸了半年,现在碎骨头还在腿里。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没办法,打着石膏拄着拐杖硬是把这个水调了出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