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实行党政同责关键在落实

2015-07-22 09:5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霍桃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党政同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从不同层面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新举措,创造性地提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的要求,对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高规格”聚焦环境问题,“高密度”出台政策文件,表明党中央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决心和信心,其中,“党政同责”的追究办法意义重大。

一个地区的党政领导作为本地重大事项、特别是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主要决策者,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要倒逼领导干部树立任期负责乃至终身负责的环境责任意识。不少环境问题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有的领导干部对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不作为或乱作为,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和不可逆转的损害。特别是在唯GDP至上的政绩观驱使下,有些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粗放的经济发展,主要原因还在于领导干部缺乏环境责任意识,亟须通过责任追究制度来制约。

为什么要“党政同责”?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党委领导也要真抓实干、亲力亲为。党委统揽全局,管大事、抓要事。选用干部是大事,保护环境也是大事;经济发展是要事,治理污染也是要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体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是对全党和各级政府的共同要求,党政领导必须齐心协力贯彻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关系复杂、任务繁重,只凭单个部门力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统筹也难见成效。作为一项全局工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在更大力度、更高层面上统一部署。

目前,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党的奋斗目标。

其实,“党政同责”这4个字并不陌生,曾多次出现在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在实践中,这种制度在以上领域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却始终缺失类似的顶层设计。

生态环境损害成因复杂,看似由企业违法排污造成,深层次的原因却是规划、决策不当导致的

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对政府负责人进行追责的案例虽然并不鲜见,但很少有发生环境事故的地方党委领导因此担责。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正是由于党委“一把手”政绩观扭曲,出于个人升迁需要,违背科学发展规律,不顾当地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未经科学论证和严格环评,盲目拍板引进污染项目。

有的地方党委“一把手”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绩,不惜上马污染项目,制造“带毒的GDP”;有的地方,党委考核任用干部未考虑其生态政绩,不管发展的代价如何、发展的路子是否错位,单凭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就给予提拔;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偏软、偏松或以罚代管,源于党委领导默许甚至纵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

可见,要想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必须让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正“伤筋动骨”。如果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党委负责人高枕无忧、置身事外,显然有失公允、有违初衷,与客观公正、权责一致的原则不相符。

实行“党政同责”,意味着一旦环境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政府责任,还要严肃追究党委领导干部是否有决策失误、违反党纪政纪等方面的问题。这无异于抓住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牛鼻子。因此,“党政同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事后追责,更利于事先预防,倒逼党委防范污染、重视环保,此举或将带来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制的新变化,推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延伸阅读:

贵州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办法出台

原标题:实行党政同责关键在落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污染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查看更多>党政同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