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评机构两年内与环保系统全脱钩 治行业乱象

2015-04-19 09:01来源:半岛都市报作者:李兴丽关键词:环评红顶中介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谁在充当“环评掮客”

与媒体对环评机构脱钩的巨大热情相反,环评业内人士大多反应平淡。

在西南某省一家民营环评公司供职的宋晨(化名)直言,“‘红顶中介’脱钩只是第一步,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即使机构脱离了,人际关系还摆在那儿,运作的空间并没有改变。”

“如果寄希望于通过脱钩根除‘红顶中介’的利益问题,就拿错药方抓错药了。”作为国内唯一专门关注环评问题的公益组织,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向春也认同宋晨的观点,“只要环保系统内仍有掮客暗中指定环评机构,‘红顶中介’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在向春看来,环评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改变环评机构当下“夹心饼干”式的困境。

宋晨深知“夹心饼干”的滋味。

在从事环评行业近6年的宋晨看来,环评这个行业“腰杆不够硬”,大概有一半的业主对环评单位是看不起的。“从业主那里拿钱,就决定了环评机构不够独立。”环评机构对多数项目的评价初衷并非基于“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而是“业主需求”,许多业主确实十分有底气地直言,环评就是走个过场,关键靠找关系“想办法搞定环评验收。”

据媒体曝光,一些企业在与环评公司签合同时,甚至直接将“必须保证通过环评审批”作为合同条款。被建设单位绑在一根绳上的环评机构为了最终获得收益,不得不“进行运作”。在宋晨的经验里,这种运作除了靠环评报告书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打点好关系。”

“要和行政部门维持一定的利益关系,还要经营好评估专家的关系。”宋晨表示,按照目前“报送、评估、报批、批复”的审批程序,评估专家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评报告能否通过,“在评审会前,会请专家帮忙‘把关’,给一些咨询费,顺便就把一些工作做了。”

在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的调研员丁文章看来,不够公开透明的评估环节加剧了环评机制的失灵。2014年,他们组织的一项针对全国技术评估机构的信息公开申请显示,审查专家多数是当地环保部门和其事业单位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环评师,“专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封闭的评估系统也很少公开评估意见,接受外界监督,让专家的意见容易沦为为建设方或政府背书。

理顺建设单位、政府部门、评估专家三方关系,开展工作“才顺”。“能够做得好的单位,或者是有很强势的关系,或者是靠长期的利益输出。”宋晨表示,环保局也会向建设单位推荐环评单位。“如果业主直接去咨询环保局,环保局一般会向建设单位提供一个名单,上面至少有三至五家,有时也会把本地的全部环评机构提供出来。”跟环保局关系比较熟的业主,环保局甚至会提供特定的环评单位,确保其通过审评。

外借资质“坐”享其成

在建设单位、评估专家和审批部门之间游走的环评机构受到多方钳制,丧失了独立、客观的立场。除环评报告质量堪忧外,挂靠、出借资质等弄虚作假问题丛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企业高价“买路”,只找与环保部门有关系的“红顶”环评机构,这为官员提供了寻租空间,是环评腐败高发的一个原因。

原标题:环评机构两年内与环保系统全脱钩 治行业乱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评查看更多>红顶中介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